近年来,甘泉县把“四好农村路”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公路,延伸至大山深处,直通村民家门口,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发展快车道,成为乡村振兴“加速器”。
【 现导 实习记者 马延富:所谓“四好农村路”就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和运营好。在我身后这条崭新的农村公路,6年前可不是这番模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它过去的标签。随着峡谷的开发,这条崭新的村路直通村落,不仅带动了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让老百姓生活更加便捷,村庄更加美丽。】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甘泉县下寺湾镇张家沟村甘泉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一条“畅、洁、美、安”的“四好公路”上,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一睹“世界活丹霞 中国梦之谷”的景象。这条全长37.9公里的崭新乡村道路,不仅将沿线的生产生活、景区旅游、美丽乡村串联了起来,还编织出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乡村振兴贡献着“交通担当”。
甘泉大峡谷运营管理部部长 王飞: 甘泉大峡谷从2017年正式建设运营以来,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但是因为道路原因,影响了广大游客通行。2018年,县上启动实施了甘泉大峡谷旅游公路建设工程,2019年这条公路修好以后,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出行。2023年,接待游客达到36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了227.27%。
甘泉县交通局副局长 沈阳: 咱们这条工程路线全长 37.9公里,含1条主线和3条支线,其中主线起点位于下寺湾镇程家纸坊村,途经张家沟、雨岔、甘沟河,终点位于花豹岔。2019年年底,该工程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为了确保该线路能长期稳定运营,我局还制定了详细的养护计划,安排了专门的养护工人,定期对线路进行巡查和养护。这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还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道路养护月考核制度,每月对养护工人日常考核,保证了道路养护工作落到实处。
张家沟村曾是甘泉县的一个偏僻贫困的拐沟村,村民一直以种地、打工为生,没有稳定的致富产业。随着大峡谷的开发,交通的便捷,当地村民也开始发展起了农家乐,一家家民宿如雨后春笋,曾经的拐沟村也成了现在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下寺湾镇张家沟村的小燕子窑洞民宿,主人正在打扫客房,宽敞明亮的房间温馨又舒适。
小燕子窑洞民宿老板 何三泉: 咱们村子变化非常大,以前村里的路都是泥路,一下雨连门都出不去。自从甘泉大峡谷开发以后,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以前我们村的人都在外面打工,村里只剩几个老人和孩子,现在村里面的人,年轻人都回来开农家院,现在一年收入十几二十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路通百业兴,道顺民心畅。“旅游热”推动民宿经济持续升温,村民们也端起了旅游“金饭碗”,念起了“致富经”。据了解,现在张家沟村共有民宿14家,年可接待游客2万余人,预计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近年来,甘泉县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了新一轮的改扩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公路81条512.82公里,其中含多条产业园专用道路,助力以“甘泉绿色放心菜”“劳山鸡蛋”“石门豆腐”等为代表的乡村农副产品走出了甘泉县、走向了全国各地,带动了甘泉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成效突出,2022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获2021年度“好路杯”铜杯奖,甘泉大峡谷旅游路也被评为“美丽乡村路”。
甘泉县交通局副局长 沈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围绕农村公路建设、公路养护管理、道路运输市场、城市客运服务等方面,从“建、管、护、运”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切实做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全力推进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记者白腾实习记者马延富编辑 李珊珊)
END
监制|高延平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刘强
编辑|崔春娥白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