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合北京日报、海报新闻、光明网、央视等媒体
强对流天气预警:京津冀等15省区市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连日来,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现成片40℃,部分地区最高可能有43℃甚至44℃,可能接近或打破6月最高纪录甚至观测史纪录。
昨天,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气温冲至36.3°C,这意味着京城已经迎来了今夏第三个高温日。按照预报情况来看,今天的最高气温还将达到37℃,也就是高温日将达到4天,或许将超过常年北京6月整月的高温日数(3.9天)。然而,连日高温天气的同时伴随着8-10级阵风、雷暴、冰雹强对流天气。
预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时段为今天午后至夜间
北京再发雷电预警:8级大风+雷雨冰雹 明日气温跌下高温线
北京市气象台6月13日15时55分解除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据预报,今晚有较强的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在路上,预计今晚20时左右开始影响城区。
今天傍晚到夜间,北京有明显雷阵雨天气,并伴有短时强降水、8级左右短时大风和冰雹。
受局地生成的对流回波影响,今日15时前后门头沟、房山开始出现降水。截至15时40分,最大降水出现在门头沟黄安站,为3.8毫米。
北京市气象台已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警信息显示,今日15时至14日5时,北京自西向东将出现雷阵雨,局地短时雨强较大,并伴有8级左右短时大风和冰雹,影响城区的主要时段为13日20时至14日2时,请注意防范。明天天空逐渐转晴,气温也受降雨天气影响,略有下降,预计白天最高气温在34℃上下,但紫外线偏强,依旧晴晒。
不止北京,正在遭遇今年来最大范围、强度最强高温过程的华北等地,这几天不少地方(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都有分散对流天气出没。
还没有入伏,天怎么就这么热?晴热高温为何还雷雨频频?如何应对高温天气?这轮高温天气何时结束?就本轮高温一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一问:6月就热成这样正常吗?
6月还没过一半,天气就这么热了,正常吗?气象部门表示,6月至7月本就是北方高温主力季。从北京常年(1991年至2020年)的高温日数来看,6月北京高温日数为3.9天,7月为4.8天。而且6月至7月酷热天气多,北京出现40℃以上高温的日数,在全年占比达到75%。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介绍,从6月8日开始,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出现今年首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这次高温天气强度比较强主要还是受大陆高压脊以及暖气团东移发展的影响,加上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主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所以受下沉增温以及辐射增温共同影响,形成高温天气。据统计,从6月8日至11日,我国达到40℃以上的国家气象站个数分别为2个、7个、20个、80个,今天下午甚至有可能超过100个。
二问:晴热高温为何还雷雨频频?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解释,持续高温和频繁雷雨天气并不矛盾。由于初夏时节常出现高空冷涡,它一般活跃在东北地区。不过,在冷涡的南侧和东侧,高空有冷气团,低空还有西南风配合的暖湿气流,因而华北、东北南部等地会成为雷雨最频繁、剧烈区域。
就拿近日北京的雷雨来说,白天太阳炙烤大地,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近地面大气被加热膨胀,形成上升的暖湿空气流,当遭遇冷气团南下,好比凉水掉进滚烫的油锅中,就会激发出对流强烈的雷雨云团。
虽然雷雨频频,但是造成高温的天气系统没变,所以气温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三问:这轮高温天气何时结束?
从预报来看,这两天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这一轮高温鼎盛时期就是6月12日至14日。预计15日至16日受冷空气和降水的影响,高温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小,但18日前后高温又会有所发展。
气象部门提醒,高温天气下,大家外出注意防暑防晒勤补水;户外作业人员需谨防热射病等重度中暑疾病,老弱病幼人群及中小学生午后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四问:公众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对此,国家疾控局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给出了详细指导。
1.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要尽量避开高温,避免剧烈活动。户外玩耍的儿童尽可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敏感人群应保证水分充足,补充电解质,主动、多次、适量饮水。
2.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需要服用利尿剂,要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可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如何补充电解质。
3.户外作业人员在进行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分钟至20分钟喝1杯水。工作时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尽可能将高温暴露较多的工作安排到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要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定时休息。
最后,专家提醒,出现先兆中暑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若病情并未缓解或变严重,应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