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罗刚:逐梦沃野,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日期:2025-02-20 17:31:1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0    评论:0    

从青涩学子到行业标兵,从产量垫底到全国夺冠,扎根田间七年多的时间里,他用科技与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书写了现代农业的传奇篇章;日复一日地铆足干劲提产量增效益,科技兴农在他身上得到了具象化呈现……这个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新时代“三农”先锋名叫罗刚,是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三大队队长。

田间地头练就“真功夫”。在生产一线,他躬身实践植保技术;在田间管理上,他总结出“因田、因天、因苗”三因管理法;担任队长后,他更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大队工作的每个细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罗刚的座右铭。2017年,他从扬州大学农学院硕士毕业后,带着对农业的满腔热忱来到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每个岗位都是磨刀石。”在大队技术员、农业中心技术员、三大队队长三个岗位中,罗刚坦言,“队长一职最具挑战,也最让我充满成就感。”面对大队仅有两名管理人员的情况,他提出“关键工抓重点、零碎工全清零”的降本增效策略,带领团队实现水稻育秧、小麦播种等核心环节高效作业,田间日常管理实现“零用工”,成为分公司22个大队中的“效率标杆”。

找准支点撬动“金杠杆”。“农业供给侧改革,关键在降本增效。”为破解成本管控难题,罗刚找准支点巧发力,撬动降本增效的“金杠杆”,率先购买无人机并自学成为“飞手”,随后带领管理人员用无人机完成大田施肥、施药作业,使机械作业成本直降40%,并在田头补治、捉黄塘等传统高耗工环节引入无人机巡田技术,将用工成本压缩超60%。不仅如此,精细化管理更是贯穿生产全程。夏熟作物耕耙旋播、水稻整田移栽、高标准沟系建设……针对每一项作业,他都制定科学规范,确保作物安全生长。2022至2023年,三大队产量效益从分公司倒数第一跃升至第二;2023年,大麦、油菜单产位列分公司榜首;2024年,小麦、水稻再创单产新高。罗刚个人连续三年获评苏垦农发“产业工人标兵”“高产标兵”等称号,2024年还荣膺“江苏农垦先进个人”称号。

科技赋能书写“高产传奇”。2024年6月12日,注定载入江苏农业史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在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3大队河南11号田宣布:“新洋‘盐油杂7号’油菜实测单产749斤,刷新江苏省冬油菜单产纪录,并摘得全国冬油菜高产桂冠。”这场“绿色突围”的背后,是科技与管理的“双轮驱动”。利用北斗导航播种机实现高速精量播种,省种30%,节本增效显著;越冬前补施肥料、精准化控,使油菜在低温冻害中“安然无恙”;配套专用割台技术,将收割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从耕、种、管、收到抗逆应变,罗刚团队制定了全流程标准化作业规范,使得三大队油菜单产较周边高出36%,含油量突破43%,成为行业新标杆。“高产不是偶然,是科技‘绣花功夫’的必然。”罗刚指着农机社会化服务应急保障中心内整齐列队的智能农机介绍道,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的6万亩耕地现已实现墒情数据实时监测、无人机巡田精准作业,传统农业正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型。

一方面,推广平衡种植技术,缩小田块间产量差异,推动全域平衡增产;另一方面,围绕“化肥控量增效”目标,加大绿色种植技术应用,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土壤保育……2025年,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将迎来产业突围与改革攻坚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罗刚的蓝图愈发清晰。接下来,他计划拓展无人机在精准捉黄塘、叶面肥喷施等场景的应用,探索大马力农机与新型肥药的适配模式,力争在作物生育后期管理上实现突破。在罗刚看来,科技创新仍应是核心抓手。他坚定地说,“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这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江苏工人报通讯员 邱玲娜 记者 陶睿)

来源:中工网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