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在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对话中表示,我国过去用工业方式改造农业带来一些严重的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到2023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自觉调整。
温铁军称,过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进行工业化改造,同时加上化学化,如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基因等,再加上水利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些大的任务基本上算完成了。但完成的过程中,因为大量使用化学品,使得山水林田湖受到污染。越是接近高度发达的东部沿海或者是大城市郊区,来源于农业的水、土壤、大气三大污染就越严重。
“原来我们追求的化学化的方式、机械化的方式,实际上都是在节省劳动力,但它带来的负外部性,即严重的污染和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使得我们现在在很多方面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有人说,出口到香港地区的食品标准都比内地的标准高很多,出口欧洲的更高,凭什么作为中国的公民反而拿到的是标准最低的食品,同时我还得忍受严重的水、土壤、大气三大污染?”温铁军说。
他认为,农村“粗放的数量型增长”必须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必须把绿色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农村的发展中得到全面贯彻。这就必须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必须是立体循环的、生态化的农业,这些是新的方向。
“2035年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粗放的数量型增长,导致出现GDP很高,但不安全、质量差的情况,而是要进行调整。”他进一步表示,这类调整已经开始了。他同时希望,在粗放的数量型增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利益主体能自觉调整,“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革命”。
系列,是观察者网在全国“两会”前推出的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外贸外资、股市楼市、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诸多领域的民众关切,邀请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前瞻并建言2025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