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一种源自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拥有数千年的药用历史,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黄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拓展。
河南省卢氏县,被誉为“中华天然药库”,是黄芩的道地产区。这里的黄芩因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遐迩。卢氏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6℃,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黄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黄芩的采收期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采收后,经过去须根、晒干、撞粗皮等工序,最终制成的黄芩片或酒黄芩,是市场上常见的两种炮制品。优质黄芩的特征是外皮棕黄、切面色黄,这样的黄芩在药效上更受推崇。
黄芩的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用于治疗黄疸、泄痢、血闭、疮毒等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名医别录》补充了黄芩治疗痰热、胃热、妇科血证等功效。到了现代,2020年版《中国药典》明确指出,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适用于治疗湿热证、肺热咳嗽、胎动不安等多种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揭示了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黄芩含有黄酮类成分(如黄芩苷、黄芩素等)、挥发油、多糖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黄芩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用于多种方剂和中成药中,如黄芩汤、牛黄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牛黄上清片等,这些药物因其确切的疗效,深受患者信赖。
2023年10月,卢氏县黄芩被列入河南省首批50种道地药材目录,这不仅是对其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其传统药用价值和现代应用前景的肯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黄芩这一古老药草的现代传奇仍在继续书写,其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贡献也将日益显著。
黄芩药膳推荐:黄芩猪肺汤
配方:酒黄芩10克、苏子6克、生姜10克、猪肺500克、食盐、大蒜、葱段、酱油、味精适量。
制法:将猪肺洗净,放入沸水中氽去血水,切成块备用;酒黄芩、苏子、生姜、大蒜、葱段用布包好,一同放入砂锅中炖煮,至熟烂后,加入食盐、酱油、味精适量调味即可。
用法:温服,每天1次。
功效: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此汤既可清肺之燥热,又可补肺之不足,是一道美味功效兼备的养肺保健药膳。
温馨提示:需要注意的是,黄芩性味苦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使用时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牛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