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
当地时间2月22日,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河南籍导演霍猛凭借影片《生息之地》摘得“最佳导演银熊奖”,他是继王家卫(1997年戛纳最佳导演)之后,时隔28年第二位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斩获最佳导演的中国导演。
影片以1991年河南周口乡村为背景,通过10岁男孩徐闯的视角,讲述了他在姥姥家经历家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故事。四季更迭中,乡村的变迁与传统情感的交织被细腻刻画:方言对白的质朴、四世同堂的温情、时代阵痛下的坚韧,共同勾勒出一幅“乡土中国”的生存图景。
影片由演员姚晨担任监制,主演汪尚、张楚文等用方言演绎,还原90年代北方乡村的真实质感。导演霍猛在柏林首映时表示:“这部电影是一个‘场域’,观众能从中感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情感关系,也看到变化的可能性。” 影片用一年时间拍摄四季流转,以儿童视角呈现宏大叙事,被外媒评价为“东方美学的现代性表达”。
据记者了解,2016年,霍猛导演还凭借电影《过昭关》获得第16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导演奖、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并提名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