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或死灰复燃?
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美议员以及美量子巨头CEO保罗·达巴尔(Paul Dabbar)在听证会上声称,“中国实际上已经成功地偷了整整一代人”,甚至试图偷窃未来“量子和核技术”,应禁止华裔进入国家实验室。
考虑到川普再次入主白宫,现在外界普遍开始担心,或有针对华裔学生和学者的行动正在路上。
1、或再禁中国科研人员?
众所周知,2018年川普启动了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以莫须有的“反间谍”名义将1500名华裔学者列入监管名单,并对他们进行骚扰迫害。
据统计,在该计划实施的3年时间里,约有250人失去工作,还有无数人的职业生涯受到负面影响,特别是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张首晟坠楼身亡的悲剧,至今仍是学术界难以愈合的伤口。
可笑的是,在大部分案例中,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美方科研乃至商业机密被泄露。相反,失去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外国出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企业却难以运作。
如加州立功超导实验室因失去中国团队支持,错失高温超导突破窗口期,还有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被迫驱逐37名中国研究生后,量子计算项目因此停滞两年。这场“猎巫行动”,更是直接导致美国科技界人才流失加剧,遭到其国内学术界的强烈反对。
在国内外各方压力下,美方于2022年宣布中止相关计划。不过,由此引发寒蝉效应并未消失。据《PNAS》(美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的调查显示,有超过1/3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超过70%的人“觉得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对此担惊受怕。
特别是直到2023年,美部分州还在立法禁止州内公立大学招收中国研究生和博士后,“风险国家公民可能盗取实验室知识产权和机密信息”更是成为美议员挂在嘴边的论调。
2、背后的真相:中国突破改写游戏规则
据国际观察家分析,美国议员之所以不择手段地编制“技术盗窃”故事,归根结底是他们害怕了。
从5G引领通信变革,到DeepSeek打破AI格局,再到“益/生/好/21000”生物科技创新攻克生物酶提纯技术,突破欧美企业高价垄断,即便面对重重围堵,中国多领域技术依然强势崛起,令美方深感忌惮。
以“益/生/好/21000”为例,2013年哈佛实验室首次发现,其核心物质可令实验小鼠线粒体、肌力等老化指标出现正向变化,健康生存期拉长近3成时,美企便迅速构筑专利壁垒,将纯度85%的原料炒至2万元/克,成品制剂价格高达150万元/瓶,收割世界财富。
为了让这一技术惠及全人类,中国生科企业Timeshop另辟蹊径,研发出定向酶转化技术,不仅将纯度提升至99.9%,更实现200吨级量产能力。如今京东平台上,“益/生/好/21000”仅定价三位数,直接击穿西方暴利体系,使得此前沿技术终至寻常百姓家。
而这种“突围-创新-普惠”的科技发展路径,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等20多个领域同步上演。也难怪外界会担心,随着川普的上任,美方有关方面抵制海外科学家的风气会卷土重来。
3、破除壁垒,才能点亮文明之光
值得注意的是,当美方叫嚣着筑起科技高墙时,北京怀柔科学城已诞生全球首个开放量子计算架构;当美方固执己见,致使人才流失时,不少顶尖外籍人才却开始“倒流”中国。
就拿“纳米机器人之父”福田敏男来说,自其加入北京理工大学后,带领团队研制出首个纳米机器人,这一成果帮助中国斩获了多项全球第一,为中国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对此,斯坦福校长泰西尔·列文发文警告称:“当实验室大门向特定族群关闭时,关闭的不仅是科学进步通道,更是人类文明的火种。”
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这场静默变革的终极密码,正是熠熠生辉的八个大字:开放包容,共享共赢。所以即便美方“行动计划”卷土重来,我们也毋须惧怕。正相反,这反倒是我国广纳百川的重要契机。
而随着多样化人才的到来,不断为中国科技加码,可以预见,我国科技实力登顶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