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驱动创新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强调“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从鼓励“人人努力成才”到展望“人人尽展其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巩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为更多人提供学习进步的平台,无数人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年来,更是用心用情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大城区学校规划、建设力度,推动城区中小学扩容;“双一流”建设和创建持续发力;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教育,让千万家庭获得感更加充实,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虽可圈可点,但仍存在差距,实现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跨越任重道远。在教育上用心用力,就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要面向未来,更要重视人才自主培养。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锚定目标、加压奋进,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竞进姿态、久久为功的历史耐心,全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