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低空经济,已经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间,从中央到地方,政策频出。千米之下,机遇无限,多地迎“风”而动。
发展低空经济,河南优势得天独厚——
通用航空载体平台初步搭建。郑州、安阳为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三和航空、安阳全丰入围全国通航百强,具备无人机、自转旋翼机、地效翼船等类型通用航空器整机制造能力,形成了涵盖整机研发、制造、飞控、电池等近十个环节的产业链条。
基础配套平台有序完善。省级低空经济研发创新平台蓝天实验室及14家创新平台、科研机构,成为撬动产业变革的科技支点,飞行培训、航空运动和农林作业应用场景平台逐步拓展。
发展低空经济,河南机遇与挑战并存——
需要看到的是,发展低空经济,仍面临不少挑战。就全省而言,空域管理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低空经济企业,尽管在技术和市场上均有突破,但资金难题仍然待解;应用场景不够丰富,限制了对优质低空经济企业的招引和本地企业的发展;相关科研机构建设需要进一步做实,形成更强支撑。
同时,低空经济产业链小散弱的问题仍较突出,存在同质化竞争;发展低空经济,缺乏有力的牵头单位,未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或平台。
发展低空经济,河南未来大有可为——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低空经济发展方向,我国已迎来低空经济的黄金机遇期与产业腾飞期。当前的河南,正在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坚定不移抓科技创新,持之以恒抓产业创新。发展低空经济,河南有前瞻规划、有产业底子、有发展需求,抓住低空经济“黄金机遇期”,河南未来大有可为。
下一步,建议建立强有力的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低空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安全与发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全省低空经济通盘发展,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并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搭建特色联合审批监管和智慧化空管平台。低空空域的管理需要分级,更需要精细化。打造特色监管平台,夯实数据底座,以确保飞行的安全性、高效性与智能化;推动低空应用平台创新。深化拓展相关低空应用场景,推进农林植保、低空旅游等消费场景平台开发。
万米之上,河南敢向蓝天要通途。千米之下,各地争相竞逐,河南正在抢抓机遇。躬身入局,不惧挑战,乘势起飞,在竞逐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河南必将更有为、更有位。
实习编辑:金怡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