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发布2025年十大品种十大技术,助力云南绿色农业示范建设,提高农民收益,为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种子乃农业之“芯片”,作为“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新品种的应用、新技术的集成,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关乎国家战略和未来农业发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
多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中央和省委“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安排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紧紧围绕“1+10+3”重点产业,实施“现代种业创新提升”三年行动,牵头开展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新征集资源8000余份,牵头建设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云粮”“云油”“云薯”“云蔗”“云花”等育种取得新突破, 花卉功能基因组、麦类双单倍体等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性品种、新优品种和超级单品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仅2024年,就审(认)定、登记植物新品种172个;制修订并发布标准140项,选育推广的21个品种、21项技术入选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选品种、技术占全省推介品种、技术的45%和40%;育成的“云薯304”入选2024年度国家农业主导品种,打破了国外薯片加工品种“大西洋”的垄断地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跨境有害生物防控、林下经济、干热河谷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围绕县域重点产业发展、企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三个重点,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小切口”实施“五小”项目,通过精准组团、精准施策,破解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年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应用超过4000万亩,努力打通科技服务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启动“粮经协同千斤万元示范”工程,推广20个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打造了一批增产增收试验示范点,助推云南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茶叶、鲜切花、中药材、咖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为端稳“中国饭碗”守好“云南粮仓”作出重要贡献。
十大品种十大技术推广应用,不仅能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有力支撑全省粮食总产稳定,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助力茶叶、咖啡、花卉等云南特色经作产业产值增长,助力云南绿色农业示范建设,提高农民收益,为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来源:民族时报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编辑: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