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农业新质生产力欢迎“新农人”

   日期:2025-03-10 09:01:37     来源:新华社    浏览:0    评论:0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3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农业新质生产力欢迎“新农人”》的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吸引并帮助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参与农业强国建设,是我最大的心愿。结合8年来扎根农业一线的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探索“新农人”培养新路径。培养农业人才离不开实践。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产业端的人才需求仍不匹配,农科毕业生“招不来、下不去”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农业人才的培养应更多依托生产一线,把农业院校有责任、有担当的学生引导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

2022年,我被江苏大学聘为产业教授,与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合作共建培训课堂,多次带领学生们在润果农业数字大田里实地学习。我们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哪怕机器压坏了一些麦苗都没关系,陡坡、水坑、烂泥地才是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

除了培养大学生,为现有的高素质农民“充电”也很重要。应加强农业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农技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培养一批符合现代农业需求、掌握核心技能的“新农人”。

鼓励青年投身现代农业。如今,农业生产已高度依赖机械化,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植保作业,自动化耕种、收获技术不断普及,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在农业领域前景广阔。农业农村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沃土,年轻人大有可为。

要抓住机遇,鼓励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激励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部署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期待这些政策尽快落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让“新农人”留得住、发展好。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工作辛苦,仅靠吸引青年返乡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如何让他们扎根乡村、持续发展。

留住“新农人”,配套的公共服务不可或缺。各地应完善乡村引进人才及其家庭的公共服务,确保返乡创业者享受与城市劳动者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同时优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新农人”的获得感和价值感。此外,要实施“人才+产业”配套政策,打造一批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农人”基地。

同时,要做好风险防范。农业种植养殖收益低、投入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而农村雇佣劳动力年龄偏大,也成为用工风险点。当前,国家对“新农人”的保险支持主要集中在政策性农业保险,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及农机具等领域,但农业用工风险尚未被充分覆盖。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大多针对城市用工,创业初期的“新农人”难以承担高额保费。

我建议,财政部门参照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对农业用工保险保费给予补贴,并督促保险机构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普惠性保险产品,鼓励“新农人”购买保险,以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