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河曲县产业先行 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走实乡村振兴路子

   日期:2025-03-11 11:01:24     来源:搜狐城市-忻州    浏览:0    评论:0    

河曲县融媒体中心 河曲快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河曲县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主抓手,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聚集产业集群、树立品牌形象,着力拓展功能链、提升价值链,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初春时节,尽管天气仍带着些许寒意,但在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内,却呈现出一派温暖而充满活力的繁忙景象。在这里,作为生产流程核心的现代化生产线,不断地将各类原材料转化为高品质产品,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保障了食品安全、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周围喜告诉记者:“我们的生产线是自动化加工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拥有完善的品质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测等环节,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农副产品深加工过程中的环保目标。”

农业企业在生产加工农副产品时严格遵守环保达标要求,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步骤。我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将促进群众增收作为核心驱动力,聚焦杂粮的种植、加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引入并应用先进的深加工技术,着力破解杂粮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推动小杂粮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拓宽小杂粮通往大市场的致富道路,为小杂粮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杨朝霞说:“我们每年都会将全县各乡镇农民们种植的农副产品进行集中收购,然后进行深加工处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今年,我们已经成功收购了丰富的农产品,包括红葱 243 万斤,晋谷29号180万斤,张杂527万斤,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全县农产品的流通,也为农民带去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产业化发展的创新实践,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民“种粮难”“卖粮难”“收益低”等传统难题,还为农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公司依托富硒特色订单农业模式,紧密连接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精准销售,确保农产品的高品质与市场的高需求相匹配,大幅提升了农民的种粮收益,激发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西口镇柏鹿泉村村民周金良说道:“我们家是最早种红葱的,大面积种植就十大几年了,往年的收成不是太好,通过我们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品种优化,产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去年我种植了50 多亩地,红葱 42 亩,西瓜香瓜10 亩。尤其是红葱的产量和质量都比往年有所提高,再加上我还种植了其他农副产品,收成也很不错。红葱作为我们村的主打产品,我今年计划种50多亩红葱,西瓜香瓜 20多亩。”

让特优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关键在于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为此,我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实施“特”“优”战略,立足本土特色,突出产品独特性,形成产业链条,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向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发展,着力构建“一县一业、连乡成片、集群成链”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河曲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李成良介绍说:“近年来,河曲县委政府对特色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紧紧瞄准“特”“优”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巩固提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奖补政策,2024年兑现各类补贴3700余万元,种植红葱2.5万亩、马铃薯5.3万亩、富硒谷子5.4万亩,“中国红葱产业研究院”落地河曲。2025年,持续深化以“龙头企业+基地+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富硒谷子、脱毒马铃薯、海红果、红葱、设施农业等5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不断增强河曲“特”“优”农业的发展动力。”

 河曲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不懈努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同时,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的效能。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全力以赴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河曲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温贵浒介绍说:“2024年新识别认定监测对象168户377人,稳定风险消除188户355人。新识别监测对象共享受1451项各类健康帮扶、产业就业帮扶、搬迁后扶、兜底保障、消费帮扶等帮扶措施,监测帮扶成效不断提升。2025年将持续紧盯年老、孤儿、大病、残疾、无劳、意外等原因导致返贫致贫的重点群体,推广运用好“一键报贫”自主申报程序,确保易返贫致贫家庭应纳尽纳、应纳快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第一批巩固衔接项目安排中央、省衔接资金8658万元,主要用于红葱、富硒谷子、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产业发展类项目、就业项目、巩固三保障成果项目、乡村建设行动项目。资金使用总体上围绕突出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项目,遵循科学、合规、可行的原则,落实落细衔接资金项目入库、实施及验收环节,同时确保衔接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达到全市序时进度要求。”

“三农”稳,大局稳。新的一年,我县将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的总体部署,持续优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和应用效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为“三农”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谢雨村 王小帛 张红艳 张宇 报道)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