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相君就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他指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关广大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影响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覆盖面、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
吴相君介绍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2023年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机构有12万多家,养老床位194万多张,分别约占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养老床位总数的30%和24%。”并且,这些机构主要承担兜底保障职能,服务对象多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空余床位尚未充分向社会开放。农村普惠支持型和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发展缓慢,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
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强设施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吴相君提出需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覆盖面。公办养老机构在履行兜底保障职能的基础上,应向社会开放空余床位,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应强化资源统筹、实训示范、技术指导等功能,发挥县域辐射带动作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则应积极开展协调指导、全日托养、居家上门等养老服务,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此外,吴相君还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连锁化、集团化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以及完全市场型养老服务机构。通过优化服务、合理收费,吸引更多农村老年人入住,从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拓展新途径,创新养老模式
吴相君指出要进一步拓展农村养老服务新途径新办法,提议互助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加快推进老年活动中心、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农村设置助老岗位,以形成互助共融的养老氛围。
同时,吴相君还呼吁,“在筹资渠道上,可采取政府补贴一点、集体承担一点、老人自付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的方式,增强服务的可持续性。”支持家政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上门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服务,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需求;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提供重要保障。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养老医疗体系
针对农村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不足的问题,吴相君提出了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他主张提升养老机构自身的医疗服务能力,并加强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同合作,健全稳定顺畅的双向转接绿色通道。同时,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能力。
“县域医共体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服务的业务指导,把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吴相君还建议,要积极呼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要求,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开展一次免费慢性病筛查,并对筛查出的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健康指导等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