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广东1个村1个姓,长期“二次葬”,祖地河南

   日期:2025-03-16 00:01:11     来源:一壶春秋    浏览:2    评论:0    

广东省梅州市长教村,一个有800多年历史,有海外华侨4000多人的村子。

如今全村不过1500人左右,分成了社背、百江、上凹、院坑等20个村民小组。

村子里除了少数人口外,只有一个姓:廖姓。

走进村子,客家文化氛围浓郁,修缮后焕发新光彩的古老民居,形似锅耳的屋顶设计,一栋就是一杠,杠杠相连,这种走马楼,古韵悠长。

客家,一个迁徙的汉族民系,陈修在《“客家”称谓新说》中写到:‘客家’就是‘河洛’二字之变音,客家人即河洛人。

更多人认为,客家是中原汉族与畲、苗、瑶等当地民族融合后形成的。主要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这也是如今梅州提出要“打造全球客家文化传播推广中心”的原因。

廖姓,祖地是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一带的古廖国,古廖国第一任国君廖叔安是得姓始祖。

如今廖姓总人口约420万,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四省,其中广东居住了廖姓总人口的16%,为廖姓第一大省。

百一郎公是大埔廖氏开基祖,是廖氏始祖叔安公第94世孙。

在长教村的廖氏祠堂中,我们看到了收藏的《大埔县廖氏源流》一书,其中较为详细记载了廖姓的历史渊源。

目前在长教村繁衍的廖氏主要有两房,分别是第六世的庸公和赵公。庸公谥号拓裕,故又叫拓裕公,赵公谥号隐乐,又叫隐乐公。

客家女孩子勤快持家。在祠堂中,我们了解到,历史上的长教村,男孩子多读书识字,女孩子多勤俭持家,而在族谱中,我们更是看到这样一首童谣“勤俭叔娘,鸡啼起床。梳头洗面,提水满缸。先扫净地,后煮茶汤“”。

在长教村,曾经长期有“二次葬”的习俗,就是把去世的人埋葬几年后,再将骨骸拾起擦抹干净,放到陶罐(当地人称“金罂”)中,放置的时候,按照骨架结构,自下而上叠放。

再之后,“金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以及生卒年日,葬入新坟。

对于这种特殊的习俗,村里老人介绍说,客家人有着强烈的“认祖归宗”观念,旧时社会动荡,一旦遇上徙迁,便将装有祖先遗骨的金罂取出带走。

二次葬一直是客家地区丧葬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用这种繁琐的再葬仪式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火葬取代土葬之后,二次葬也随之消失。

但是,祭祖仪式在客家一直延续着。

每年的清明,长教廖氏都会在开基祖百一郎公和妣夏氏孺人的坟墓“天虹灌水”举行祭拜,周边廖氏一脉纷纷前来。

客家人好客,本村的族人,祭拜后各自回家,而外地宗亲,会被留下来吃饭。为了不铺张浪费,2011年的时候,理事会就出台了一个标准:县、市外宗亲按200元一桌标准接待。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