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在许多场合中离了白酒还真不行。比如,婚宴、寿宴、喜宴、答谢宴、开业庆典等宴席上,如果没有白酒,总感觉不够完美,甚至无法达到应有的气氛和效果。正因为如此,白酒市场也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实情况,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2025年的消费维权年主题是“共筑满意消费”。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了。记者梳理日常采访中了解到的白酒市场乱象并整理成篇,希望对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以下这12种白酒最好别碰——
第一种,远低于市场价的茅台酒最好别碰
这里所说的茅台酒,专指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超级大单品53%vol 500ml贵州茅台酒。
2020年以来,单瓶茅台酒的市场成交价已基本上稳定在2000元以上价格带。但是,至今仍然有人在私域空间里发布1800元一箱(6瓶)甚至580元一箱、1000元两箱的茅台酒。
对此,茅台酒厂相关人士已明确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这就是售假。有业界人士甚至明确表示,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那些远低于市场价的茅台酒一定是假冒产品。可以说,低于当日市场价10元的茅台酒,都很可能有问题。
买茅台酒,不能太在意价格,而且一定要选对放心的销售渠道。
第二种,五花八门的抵账酒最好别碰
前几日,有个读者张先生打电话给记者,称有人欠他50万元迟迟不还,现在突然说可以用五粮液(指的是52%vol 500ml水晶瓶五粮液第七代、第八代)抵账,因此询问拿到五粮液以后怎么处置,能不能帮忙找到销路?
记者根据经验明确告诉他,拿五粮液抵账,一般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五粮液系列产品,要么是假冒产品,拿正品五粮液抵账不太现实。然而张先生却坚称是正品五粮液,还说要发照片给记者看。可是,此后就再没有与记者联系了。
近年来,由于工作的缘故,记者曾多次接触过抵账酒,要么是知名品牌的贴牌开发酒,要么是不知名的杂牌酒,整体成本价极低,但包装很豪华且扫码价奇高,妥妥的本末倒置。不可思议的是,有的欠账户还专门生产一批包装豪华但酒质低劣的白酒用于抵账。因此,五花八门抵账酒最好别碰。
第三种,明星网红带货的白酒最好别碰。
注意,这里说的是带货,不是代言。带货,就是一些明星网红亲自参与直播带货。
明星网红只是在演艺等领域或一定的建树,但是他们并不了解酒,只能是人云亦云。近年来,为了赚钱,一些明星网红也不顾及自身形象了,一头所进带货的行列,结果引来业内一片吐槽和咒骂。
大家知道的“潘嘎之交”等,就是明星网红带货的负面典型。某千万级粉丝的网红,同样被曝出售卖假冒名酒产品的丑闻。
第四种,价格低廉的老酒最好别碰。
酒是陈的香,酒是老的醇。受这种消费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有条件的人喜欢上了陈年老酒、年份白酒。与此同时,一些投机取巧者也开始故意生产一些外观做旧的假老酒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第五种,埋在土里的成品白酒最好别碰。
白酒的储存方式是放置于阴凉、通风、干燥、清洁、常温处。有些酒厂却将成品白酒埋在厚厚的土层里,美其名曰“地藏酒”。
土里可能是阴凉、常温的,但是根本不具备通风、干燥、清洁等基本条件。有经验的人说,埋在土里的成品酒时间过长,受到了泥土的污染,打开就有一股土腥味,已经不具备饮用价值,最好别碰。
第六种,打原浆酒概念的白酒最好别碰。
原浆酒是指粮食通过酒曲发酵、蒸馏而获得的原酒,完全是不勾兑(不勾调)的原始酒液。而所有成品白酒在装瓶之前,都需要经过勾兑(勾调)才更具适口性,更有个性特征,不勾调的酒不适宜直接饮用。
但是,一些小酒厂为了迎合消费者喝纯粮酒的需求,故意偷换概念,自称原浆酒来糊弄消费者。经验表明,市场上销售的白酒越是自称原浆酒,越是品质低劣的酒,最好不要碰。
第七种,酒液颜色明显发黄的白酒最好别碰。
白酒之所以叫白酒,指的就是酒液无色,呈白水状。只有储存了一定年份的白酒,才会呈现出微黄透明状。那种微黄就是淡黄,淡得不仔细看可能不容易发现。
但是,有些小酒厂为了表明自己的白酒年份老,故意人为添加了色素之类的物质,使白酒色泽黄得特别明显。业界人士指醒,特别发黄的白酒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最好别碰。
第八种,瓶体发霉长毛的白酒最好别碰。
瓶体发霉长毛的白酒你见过吗?你是不是认为那是存放了很长时间的老酒?
事实上,只要是放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常温处保存的白酒,瓶体都不会发霉长毛。那些瓶体已经发霉长毛的白酒,都是人为所致——在瓶体上裹一层绵纸,在绵纸上涂上面糊,放置在潮湿的地方,要不了一周时间就布满了霉斑和菌毛。
想一想,瓶体发霉长毛的酒,拿在手里是不是都会感觉不卫生?最好别碰。
第九种,塑料容器装的白酒最好别碰。
不管是塑料壶还是塑料桶,因塑料容器中的塑化剂成分会迁移到酒中,导致酒的味道变差,甚至可能引起身体不适。
据了解,特别是聚乙烯材料的塑料容器,长时间与酒液接触后,塑化剂会大量溶解在酒精中,饮用后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头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贫血。有些塑料容器虽然短期内可以使用,但长期存放也会导致酒精挥发,影响酒质,最好别碰。
第十种,特供、内供、专供、内需白酒都别碰。
早在2013年,国家就开始打击那些打着特供酒、内供酒、专供酒、内需酒、专需酒、员工酒等名堂的白酒了。2024年,国家再次重审严打这些名堂的白酒,足见这些白酒对市场的危害程度之大、对相关单位名声的破坏程度之大。
不过,市场上仍然有打着特供酒、内供酒等旗号的白酒产品出现在线下、线上市场。可以说,打着特供酒、内供酒等名堂的白酒,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别碰。
第十一种,傍名牌的白酒别碰。
知名品牌的白酒向来都比较受欢迎,而且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较强的辨识度。与此同时,一些不知名的白酒企业便刻意在产品外观、名称等方面模仿名酒,以达到的混淆视听达成销售的目的,谓之傍名牌。
茅台酒一直很火,此前有企业就生产了芧台酒,据悉后者已经被茅台公司告上了法庭。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比较畅销,有企业就比对着生产了茅台镇王子酒、茅台镇迎宾酒,不仔细看,一般人不会看出彼此的区别。近年汾酒销量飙升,就有企业特意生产了外观与汾酒非常近似的产品,令人真假难辨。
当然,傍名牌的白酒多出自不知名的小酒厂,消费者一定要警惕,仔细分辨,最好别碰。
第十二种,翻祖谱挖祖坟编故事的白酒别碰。
翻祖谱、挖祖坟、编故事甚至是编祖谱的白酒,目前主要体现在酱香酒领域。诸如王家、赖家、华家,及某某烧坊等一系列的酱香型白酒充斥市场。
业界人士表示,他们全都是傍着茅台酒的名气,顺着祖谱讲故事、编故事,甚至连人家的祖谱都给修改了,吹得天花乱坠,想方设法与茅台酒扯上关系。殊不知,那些白酒大都是那些不孝子孙甚至毫无瓜葛的“后代”炮制出来的骗局,最好别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