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焦作3月17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3月14日,记者走进河南省孟州市谷旦镇堰底村黄瓜种植大棚,一片绿意盎然,朵朵黄花点缀其间,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种植户宫麦香正忙着采摘、装箱、搬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以往种植黄瓜,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困扰,产量忽高忽低。”宫麦香告诉记者,嫁接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黄瓜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侵扰,而且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充分,缩短了生长周期,提高了产量与品质。
据了解,黄瓜苗嫁接技术是黄瓜栽培生产中克服连作障碍、减少病害发生的一项重要技术之一,其过程是将黄瓜幼苗接穗至抗病性更强的南瓜砧木上。由于南瓜砧木具有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强的优势,可以有效避免病菌通过土壤入侵植株,为稚嫩的黄瓜接穗提供更多的养分。
宫麦香介绍,大棚黄瓜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采收,每三天采摘1次,每次能摘600多斤,按市场价一斤1.8元算,月毛收入能达到1万余元。
谷旦镇堰底村黄瓜大棚(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
如今,堰底村通过引进新技术,发展以黄瓜种植为主的大棚25座,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9万元的租金收入,并带动全村10余人就近务工,蔬菜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推广黄瓜嫁接等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为群众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村党支部书记王飞飞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扩大丝瓜、西红柿等种植,把“蔬菜村”的牌子擦得更亮。
近年来,孟州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调优种植结构,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科技助推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大棚经济”,有效利用“品种结构差”和“季节差”,科学安排种植茬口,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蔬菜等高效特色种植,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在生产源头端,该市通过强基地、优品种,让“菜篮子”装得满满当当;在农技服务端,组织农技服务团队深入蔬菜种植基地,围绕当下病虫害防治、极端天气应对等要点强化技术指导;在安全上市端,全面推行“菜篮子”标准化生产,强化蔬菜抽检力度,确保全市蔬菜“标”“质”同步,既要确保群众吃得新鲜,还要吃得安全。目前,全市设施蔬菜及露地蔬菜种植播种面积4.9万亩,总产量18万吨以上,让群众依托“菜篮子”鼓起“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