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工业锈地”蝶变“生活秀带”!1957创意园解码平顶山新华区城市更新密码

   日期:2025-03-22 10:01:21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0    评论: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毛玺玺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在平顶山市新华区矿工路与开源路交叉口北,一座承载着68年历史记忆的老建筑也“变”出了全新姿态。

3月20日傍晚,在这里,斑驳的红砖墙与霓虹灯箱交织,苏式厂房的钢架结构下飘散着咖啡香与火锅的烟火气,年轻人在光影斑驳的廊道间拍照打卡。

这里是1957创意园,一个由老旧厂区改造而成的文旅新地标,更是新华区践行“留改拆”并举、探索城市有机更新的鲜活样本。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一场跨越时空的“更新”对话

1957创意园的前身是1957年建成的苏联专家居住办公场所,后来几经变化,成了平棉天盛纺织公司,老平顶山人对此有很深的时代记忆。随着产业转型,这里成了闲置数年的“城市边角料”。近年来,新华区启动“腾笼换鸟”工作,矿工路街道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以“微创手术”进行改造,保留苏式办公室原貌,将废弃厂房转化为商铺,最大限度留存历史遗迹的骨骼与肌理。如今,新华区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盘活低效利用空间和资源等我市城市更新理念,通过“工业遗存+文化创意”模式,已将这片“工业锈地”转型为集文创办公、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秀场”“生活秀带”,让老厂房呈现出文艺范儿、变身为网红新地标。

3月21日,漫步1957创意园,老式收音机、纺织机零件与国潮涂鸦共处一室,斑驳墙面上的“安全生产”标语与网红餐厅的霓虹灯牌相映成趣。“改造不是抹去历史,而是让老建筑自己‘开口说话’。”矿工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栋说。

“绣花功夫”织就更新蓝图:政策赋能与市场活力的双重奏

新华区的实践与平顶山市城市更新理念深度契合。根据去年该市出台的《平顶山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试行)》,更新项目需严格遵循“针灸式”改造与业态焕新。新华区1957创意园正是这一理念的缩影:园区引入庭院火锅等“怀旧经济”品牌,利用老物件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同时布局文创工作室、咖啡馆、网红餐厅等10余种业态,形成“日间文创+夜间餐饮”的全时段消费链,成为区域税收增长新引擎。

今年2月21日,平顶山市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城市更新需“市场思维”。新华区1957创意园的建设也在深入融入这一思维。该园区强化前置运营思维,植入新业态激发活力,通过“属地+平台公司”模式,政府统筹历史保护与空间规划,市场主导业态招商与运营,既避免大拆大建的资金压力,又实现新增就业岗位上千个,带动周边经济回暖,年营业额可达8000余万元。1957创意园商户杨先生感慨道:“以前这里荒着,冷冷清清,现在人来人往,老厂房真正‘活’了起来!”

“苏式办公区、老厂房不仅是建筑,更是几代人的情感载体。”1957创意园负责人崔荣馨说,改造中特意保留厂区标语、机械零件等文化符号,并策划工业遗产展、老职工座谈会等活动,让市民在消费中触摸城市记忆。

“这种‘软更新’策略与全市‘清灰雅白’的城市色彩规划,‘湖光山色、现代简约、创新活力”的城市风貌定位一脉相承,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IP,推动‘网红流量’变‘发展留量’。”新华区区长李建国说,城市不能仅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感,1957创意园老旧建筑“改头换面”的城市更新实践,与守护城市记忆、延续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的辨识度有机结合了起来,这是一次文化记忆与城市基因的双向激活。

有机更新的“新华范式”:从空间重塑到生态重构

新华区的探索并未止步于物理空间焕新。依托1957创意园,矿工路街道联合企业打造“历史+商业+数字”融合场景,开发数字化导览系统,还原纺织厂历史画面,利用厂区绿地建设市民广场,举办文创市集,将单一空间升级为“可阅读、可体验、可消费”的复合生态。

“这种‘留形、留魂、留人’的更新逻辑,正带动周边商业带价值提升,形成以园区为核心的文旅消费圈。”新华区委书记张伟民深有感触地说,老厂房重获新生,1957创意园见证了新华区城市更新的“破”与“立”。

春分当日,昼夜均分,暮色比之前来得晚了一些。3月20日傍晚的夕阳,为1957创意园的红砖外墙镀上金边,工业风的齿轮雕塑与玻璃幕墙的倒影交错生辉。这里,旧时光与新潮流共舞,硬核工业与柔软生活交融,映射着一座资源型城区的转型决心。正如平顶山市城市更新工作透露出的理念一样:“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再造,更是对城市灵魂的重新定义。”

这也正如今年3月13日平顶山市委主要领导到新华区专题调研城市更新工作时指出的那样:“老厂区老厂房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饱含着群众珍贵的记忆,是城市向新而行的宝贵财富。”

通过“工矿”底蕴激发文创产业,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活化再利用,留住城市记忆、创造城市记忆,植入新业态新功能,盘活“沉睡的资产”,推动城市文脉与市井烟火、新潮业态融合发展,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创业空间,为市民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新华区以1957创意园为笔,正在平顶山的城市画卷上书写“有机更新”的生动注脚,用心用情用力地践行着省委“四高四争先”的战略部署。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