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焦作4月18日消息(记者 夏莎 通讯员 张新雨)春意盎然的四月天,在豫北怀川大地上,河南省沁阳市正以一根皮筋、一碗凉皮、一株怀药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年产值突破25.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这些看似微小的产业,如何串珠成链,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近日,记者深入探访,解码沁阳的特色产业“振兴密码”。
走进山王庄镇万北村的万善食品公司,全自动凉皮生产线高速运转,日产量突破2万斤。“杂粮凉皮通过智能化改造,已进驻20多个批发市场。”该公司负责人张卫平介绍,这家村集体参与建设的工厂,年增收达20余万元。
万北村的蜕变是沁阳“一村一品”的缩影。该市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布局:紫陵镇皮筋头饰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皮筋头饰之乡”;柏香镇驴肉年加工量超千吨,带动美食文旅融合;王召乡大樱桃通过电商销往全国,亩均收益超万元;山王庄镇怀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延伸出姜枣茶等60款深加工产品。
目前,全市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豫农优品”品牌2个,5个产品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我们正加速推进皮筋头饰产业园等23个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链向研发端延伸。”沁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爱霞表示。
沁阳的三产融合围绕三条主线展开:电商赋能,建成皮筋头饰、怀药等电商产业园;文旅融合,打造盆窑黑陶小镇、神农陶文创市集等8个项目;精深加工,怀药研究院研发姜糖膏等产品,供应同仁堂等企业,附加值提升3倍。“我们正在规划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园,串联神农山、丹河峡谷等景点,推出‘怀药研学’等线路。”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郑阳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沁阳市休闲游、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
沁阳市立足乡土资源,把“小产业”做成“大事业”。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正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