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扫不完,根本扫不完!”惠灵顿居民哭诉:家里就像恐怖电影!

   日期:2025-04-23 21:30:29     来源:发现新西兰    浏览:0    评论:0    

“每天都要扫好几百只,全屋都是黑黑的印子,还有那股味道……”

惠灵顿一群居民最近烦得心力交瘁,纷纷表态说“早知道有这种虫灾,根本不会搬来这里”。

虫恐警告:本文含有大量密集虫子图片

几年前只有几只

现在是整屋整屋地爬

最近,在惠灵顿南部的Ōwhiro Bay,一到秋天的晚上,居民就开始犯愁。

一种黑色的长虫——葡萄牙千足虫,密密麻麻地从门缝、窗框、墙角爬进家里,像是电影里的场景一样。

虫恐警告

大概五年前刚开始时,大家只是在屋外偶尔看到几只。

但第二年,情况彻底失控了。

“晚上关灯前不把窗户关好、门口堵严,家里就可能有几十只。

“有时候你晚上出门回来,发现整个外墙都爬满了。”

这些虫子外形光亮,黑乎乎的,有一根小手指那么长。

它们特别喜欢光,一到夜晚就往屋里钻。

虽然一旦进了室内就活不长,但死在地板、墙角、天花板上,清理起来让人头大。

有居民说:“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和房子和这事扯上,谁都怕房价掉。”

现在,有的人家每天得扫个三四百只。

有人直言已经考虑搬家,怕这事没完没了。

社交媒体上,邻近的Southgate和Island Bay也开始陆续出现虫灾,评论区一片哀嚎。

“我们的房子都快被黑虫子包围了。”

“地上都是被虫子染出来的黑色印子,味道还难闻。”

“要是没人管,几年后整个惠灵顿可能都被淹没了。”

从欧洲传到澳洲

现在轮到新西兰

这种千足虫,原本是欧洲的物种。

后来在澳大利亚扎了根,每年秋天大批繁殖,当地人早就把它当作烦人害虫。

而新西兰的这些虫子,很可能就是从澳洲传过来的。

目前,它们已经在惠灵顿的Ōwhiro Bay、Seaview和Wainuiomata一带出现了。

这种虫子的生命周期大约两年。

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脱壳,最后长到成虫后,就会在潮湿的土里产卵。

每年秋天正是虫卵孵化的季节,所以每年这时候都是虫灾最严重的时候。

根据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的说法,这种虫子在澳洲被认为是“非常让人头疼”的害虫。

不过,Biosecurity New Zealand的副专员Chelsea Bridgman也坦言:

新西兰目前对这种虫子的研究非常有限,对它是否会影响本地生态,暂时也没人能下定论。

她建议居民可以尝试清理草地上的枯枝落叶、草屑,减少虫子的藏身地。

也可以在门窗处设物理或者化学屏障,尽量把虫子挡在屋外。

没被列入害虫清单

官方暂时不插手

Greater Wellington Regional Council的相关负责人David Hipkins说:

这种虫子目前不在“地区害虫管理计划”里,所以他们没办法出面干预。

换句话说,政府暂时不会采取行动。

虽然议会会“关注”各个地区的虫情变化,但没有正式的监测措施。

Te Papa国家博物馆的无脊椎动物负责人Dr Julia Kasper说:

她在自然观察平台iNaturalist上看到了一些虫子报告,但没意识到问题已经蔓延到这种程度。

她自己不是专门研究千足虫的,而新西兰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专家。

她认为现在最好的做法,是先保持观察,不要贸然处理。

但对居民来说,这根本就是在“等死”。

灭虫公司Bipest的Joel Fairbrother最近已经处理了五六起Ōwhiro Bay的虫灾案件。

他说他也是头一回见到这种虫,还特地找澳洲同行请教经验。

澳洲那边从上世纪70年代就有这虫子,到现在都没彻底解决办法。

Fairbrother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房屋四周喷药,形成一道“化学防线”,尽量让虫子别进屋。

但这只能治标不治本,屋外的大量虫群根本没法控制。

“很多人都希望有人能拿出个‘一招制敌’的办法。”

“但很遗憾,这事没那么简单。”

“虫子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严重。”

reference: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