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群山云雾缭绕,近处溪流清澈见底,耳畔不时传来啾啾鸟鸣……春日清晨,漫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拱街道红阳苗寨,一排排古朴别致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居,一条条道路平坦开阔,干净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绿植、蔬菜,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处处展现着美丽乡村新景象。
红阳苗寨一角(台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阳苗寨位于台江县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有642户2813人。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地处南宫地质森林公园区内,国土总面积5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23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早些年这里既没有特色产业,区位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以来,台江县以发展特色种养、特色手工、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业为重点,鼓励和引导群众挖掘房前屋后闲置资源,变“方寸闲地”为“增收宝地”。
红阳苗寨一角(台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临近中午,沿着中心村通组路、串户路悠闲漫步,来到村民张军家时,张军一家正在准备午饭。庭院干净整洁,门头上“贵州省森林人家”“贵州省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户”两块牌子格外醒目。
近年来,红阳苗寨充分用好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通过打造传统村落保护、非遗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等多元业态,形成了“四季皆景、全域可游”的旅游新模式,持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先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绿色村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和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州文明村。
红阳苗寨张德光户种植庭院(台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是我家的‘小菜园’,里面有青菜、莲花白、胡萝卜等,旁边还种着樱桃树、杨梅树、琵琶树……你看长得多好。”在红阳苗寨,村民张德光正仔细察看自家蔬菜果树长势,这般“松弛感”的田园生活让人好生向往。
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感触颇深的张德光如数家珍,指着自家“小菜园”旁的休闲步道啧啧说道:“原来,河边上环境闭塞不通,而且比较杂乱。去年,村里对临河地块进行了整治,建设了休闲步道,还清理了宅边堆物。”他介绍,别看红阳苗寨过去“其貌不扬”,但是现在的红阳苗寨比城里都好看,让游客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张德光家的小菜园(台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这里并没有感觉自己是游客,像是走进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里,沉浸式体验着当地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很快乐,真是不虚此行。”河南省郑州市游客王先生说。
“2023年,我们引进公司与村集体共同成立了云村(红阳)乡村农文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24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建设民宿项目,实施民房庭院改造16户,打造了网红庭院、牛棚书吧、茶吧、会客厅等。”据台江县台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光玲介绍。据了解,今年台江苗族姊妹节期间,红阳村接待游客约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0万元。
如今,一个“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美丽乡村跃然眼前,村民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潘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