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樊霞 成安林
4月26日下午,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联合创新实验室内,高级农艺师刘兢文和省农业科学院丰优育种团队主任周正富坐在品质分析仪前,一丝不苟地分析评估小麦的相关数据。
“这些仪器能快速分析小麦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等品质指标。”刘兢文介绍。
坚守农业科研一线20多年的刘兢文,在温麦系列新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农业新技术研究推广等方面表现突出,先后培育了7个小麦品种。
“矮秆大穗、抗病抗倒的小麦新品种‘温麦35’,去年8月通过了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示范推广面积8万余亩。”正说着,刘兢文捧起一把新品种“温麦39”笑着说,“这个品种今年也有望通过审定。”
作为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温县小麦种子基地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占全省小麦种子基地面积近十分之一,肩负着推动河南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
小麦种子的培育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成立近70年的温县农科所,是我省重点县级农业科研机构,常年致力于小麦种子和“四大怀药”科学研究,已成为集农业科研、生产、开发、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单位。
“我们所先后培育出小麦品种12个、玉米品种3个、怀药品种7个。”温县农科所所长米爱林说,该所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0多项,温麦系列种子在全国累计推广4亿多亩,助农增收300亿元。
去年4月,焦作市人民政府与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焦作)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温县)试验站。
“基地围绕小麦、玉米等优势产业,组建专家团队,推进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流的中试和成果转化平台。”米爱林介绍,眼下,专家团队正加强超高产新品种多点鉴定、新品系联合测试、新技术应用转化等工作,力争合作期间培育小麦新品种1-2个,玉米新品种1个。
温县作为著名的“怀药之乡”,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四大怀药”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温县依托现代育种技术,深入开展“四大怀药”茎尖脱毒研究培育工作,构建起怀药脱毒种栽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
在四大怀药种质创新研究室内,科研人员培育的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长势良好。“地黄脱毒能脱去植株体内的病毒,实现提纯复壮,亩均增产约600斤。”温县农科所副所长刘永康介绍,每年春季,农科所为农户提供约5万株优质脱毒地黄种苗,来年可供应800余亩地黄种植,进一步从种源高质量助力怀药产业高质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科所将不断在育种、繁种等方面下功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扎根田间、结出硕果。”米爱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