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澎湃新闻、极目新闻、红星新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官方微博等
5月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护士论文中被曝出现“男性患子宫肌瘤”,引发热议。
当日下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核查,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医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马上评|子宫肌瘤惊现男性患者,如此论文何以一路绿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
起底涉事期刊:一年发文高达3190余篇,存在多篇与妇科无关文章
公开权威信息显示,涉事期刊现名为《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创刊于2014年,主办单位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系目前我国唯一一本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学术期刊。
5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多次致电涉事期刊及其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可能因时值五一假期,电话无人接听。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为电子杂志,近年来每年出版36期。以2017年为例,该杂志每期刊登的论文40篇到149篇不等,大部分论文篇幅不长,除了与妇科相关的论文,还不乏《小儿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效果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在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等与妇科无关的文章。该杂志全年一共刊文3190余篇。
有中介报价版面费最高达万元,可提供代写服务
记者调查了解到,有论文代发机构对该期刊的版面费报价从四千至一万元不等,声称还能提供代写服务。
记者也注意到,在今年1月,网上有论文代发机构推荐《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称一周左右录用。对该期刊的评价为:“知网万方收录。录用快,也可收护理作者。版面费预计5000左右。”
5日,有论文代发机构人员起初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他们可以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发表论文,见刊时间预计4至6个月,要看具体难度情况,版面费在四千元至一万元不等。投稿者可以自己提供论文,机构也能提供代写服务,代写费需要额外加600至800元不等。可随后不久,其又表示,该期刊已停刊。
5月5日下午,极目新闻查询发现,目前,中国知网和维普资讯可查询到该期刊2024年所发表的论文。知网客服人员表示,负责收录期刊的部门6日会上班,届时可咨询。
快评丨论文惊现“男性子宫肌瘤患者”,护士被处理期刊别坐视不理
男性何来子宫?更不可能有男性子宫肌瘤患者。如此违背常识的错误,为何能见诸公开的妇科学术期刊?从作者到期刊编发的各个环节居然都一路绿灯,让这一荒诞的情节畅通无阻,成就一篇令人瞠目结舌的“神来之作”。
作者造假还可以说是个人问题,学术期刊能够发表出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显然,作者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链条上的冰山一角。按学术期刊惯例,论文发表均应有一定的审稿流程,审稿者往往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如果这篇论文严格履行了流程,相信如此明显的错误不会流传出来,让普通人贻笑大方。但无情的事实摆在面前,要么是审稿者马马虎虎毫不负责,要么根本就没有走流程,导致学术期刊闹出不学无术的笑话。
现在,不少单位评职称、硕士博士毕业都有发表论文的要求。但学术期刊数量有限,僧多粥少,论文发表竞争异常激烈。一篇拙劣的造假之作却能公然刊出,显然挤占了正常的论文发表的空间。从在线公开到被网友揭露出来,长达7年多的时间,竟安然无恙,说明其确实鲜有人问津。如此,倒是不幸中的“幸事”。
如今,医院已对当事者作出处理。实际上责任更大的期刊方也该厘清该文的刊发流程,澄清是否跟论文代发机构有关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还学术期刊一片净土。不能让劣文逐良文式的论文发表模式,再继续为害学术了。( 编者有删减,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成思)
相关新闻
子宫肌瘤、产后出血……多篇妇产科论文竟出现男性患者
记者在知网查询发现,多篇妇产科领域的论文中出现“男女不分”的情况,在实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提到有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产后出血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刊登的《介入超声对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和应用价值研究》称,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 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
《大家健康》2015年刊登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要点分析》中写道,“78 例子宫肌瘤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33例,年龄26~57岁。32 例子宫肌瘤患者出现痛经、17 例患者经期延长,经量增多、4 例患者便秘、29 例患者贫血、22例患者尿频、54例患者存在伴随症状。”
《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刊登的《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显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 22~47岁,平均年龄(34.5±8.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
《中国农村卫生》2014年刊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称,“69例患者,年龄20-34岁,男35例,女34例,其中经产妇36例,初产妇33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年发布的《探究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中称,“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外出进修的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30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 (53.21±2.25)岁;观察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 50~85岁。”(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