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的一些观点又在网上掀起了热议。他对中国崛起和中美关系发表了尖锐看法,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别小看美国的狠劲儿,美国绝不会坐视中国崛起,还有就是冲突可能躲不掉。这话听着挺刺耳,但背后是米尔斯海默几十年来对大国博弈的观察和理论积累。
米尔斯海默常说,大国之间的竞争从来不是温文尔雅的茶话会,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游戏。他提到“残暴”这个词,不是随便吓唬人,而是想提醒中国,美国在关键时刻下手从不含糊。咱先看看历史,美国在维护自己霸权地位时,确实干过不少硬核的事儿。
二战后,美国为了稳住全球老大的位置,没少用强硬手段。比如冷战时期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从经济封锁到军事对峙,甚至不惜搞代理人战争,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美国为了打压对手使出的狠招。再往前推,1945年扔在日本的俩原子弹,直接让日本投降,这不光是军事胜利,更是给全世界立了个威,告诉大家谁才是真正的大佬。
米尔斯海默认为,这种“残暴”不是美国独有,而是所有霸权国家都会有的本能。只要地位受到威胁,美国就会不择手段。他在《大国政治的悲剧》里写过,大国崛起必然会让现有霸主感到不安,而霸主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压新玩家,绝不手软。
现在呢,美国不一定直接扔炸弹,但手段照样狠。比如经济制裁,伊朗、俄罗斯这些年被美国折腾得够呛,金融系统被切断、能源出口被卡脖子,生活苦不堪言。对中国,美国也没闲着,贸易战、科技封锁,尤其是对华为的打压,简直是往死里整。芯片禁令一出,好多中国企业直接断了命脉,这不就是另一种“残暴”吗?
米尔斯海默警告中国,别以为美国会因为道德或者国际规则就收手。他觉得,美国的底线就是自己的利益,只要中国威胁到它的全球地位,啥招都能使出来。所以,第一点警告的意思是:别天真,别指望美国会跟你讲道理,关键时候它真敢下狠手。
第二点警告更直接,美国压根儿就不想让中国超过它。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里有个核心观点:大国之间是零和游戏,你强了,我就弱了,没得商量。他认为,美国当了这么多年世界老大,享受了太多好处,绝不会轻易让位。
美国为啥这么怕中国崛起?因为当霸主实在太爽了。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可以随便印钱,全球都得认;美军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军事基地,谁敢惹它?还有科技、文化、贸易规则,全是美国说了算。这种日子过惯了,你说它能甘心让中国分一杯羹吗?
中国这几十年发展太快,从经济总量到科技实力,都在追赶美国。2023年中国的GDP已经接近美国的70%,制造业更是全球第一。米尔斯海默说,这种势头让美国坐不住了,因为历史上从没有哪个霸主会眼睁睁看着新玩家爬到自己头上。
美国怎么不让中国崛起呢?米尔斯海默观察到,美国已经有一整套组合拳。第一招是军事围堵,从日本到澳大利亚,亚太地区的盟友都被拉拢,搞了个“印太战略”,摆明了针对中国。第二招是经济脱钩,特朗普时期开始的贸易战,到拜登也没停,关税、科技禁令层出不穷。第三招是意识形态攻势,把中国塑造成“威胁”,在国际上孤立中国。
他举了个例子,19世纪末英国是怎么对付崛起中的美国的。当时英国也想遏制,但实力不够,最后只能妥协。可现在的美国不一样,它有全球最强的军力和经济基础,完全有能力死磕中国。所以米尔斯海默说,别指望美国会心甘情愿接受中国的崛起,它会拼了命阻止。
第三点警告是米尔斯海默最悲观的地方,他觉得中美之间的冲突几乎是必然的。为啥这么说?因为在他眼里,大国崛起和霸主衰落的过程,历史上从来没和平过。
米尔斯海默常提到“修昔底德陷阱”,意思是崛起国和守成国迟早会撞上。过去500年里,这种情况发生了16次,其中12次都打起来了。比如19世纪的英国和德国,德国想当欧洲老大,英国不干,最后一战、二战打得天翻地覆。他觉得,中美现在的情况跟当年有点像,中国想在亚洲当主导,美国偏偏不让,双方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
看看现在,中美在南海、台海的摩擦越来越频繁。美国军舰三天两头跑来“自由航行”,中国这边也不示弱,军演、巡航搞得热火朝天。2023年,美国还加大了对台湾的支持,卖武器、派议员访问,摆明了挑衅。米尔斯海默说,这种军事对峙很容易擦枪走火,一旦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他还提到,经济上的对抗也在加剧。中国的“一带一路”让美国觉得自己的影响力被削弱,而美国搞的“芯片联盟”又让中国觉得被卡脖子。双方都在互相挤压生存空间,谁也不肯退一步。这种情况下,冲突的风险只会越来越高。
米尔斯海默这些警告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基于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简单来说,他觉得国际社会是个丛林,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大国之间不可能真心合作,因为大家都想当老大。
在他看来,国家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权力,尤其是军事和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美国现在是霸主,中国的崛起就是在抢它的蛋糕。两国不可能和平共处,因为信任太难建立,谁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哪天翻脸。
米尔斯海默对中国也没啥好建议。他觉得,中国要崛起就得硬碰硬,没别的路。不过他也承认,中国这几年在军事和经济上进步很大,比如航母下水、高超音速导弹研发,都让美国有点慌。但他警告,中国别低估美国的反击能力,不然可能会吃大亏。
米尔斯海默的话听着挺吓人,但咱普通人也不用太慌。国家之间斗归斗,日子还得过。他的警告其实是个提醒:世界没那么太平,大国博弈离咱们并不远。比如手机里的芯片涨价、国际新闻里的紧张气氛,都是这种竞争的影子。
第一,别太天真,以为国际关系是讲感情的。大国之间全是利益算计,美国确实有狠的一面,中国得有心理准备。第二,崛起不是坏事,但得聪明点,不能光靠硬实力,还得学会在国际上争取朋友。第三,冲突听着可怕,但也不一定马上就打起来,咱还是得关注眼前的事儿,别被吓得睡不着觉。
其实不光米尔斯海默,其他一些美国学者也对中国崛起挺警惕。比如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他也提过“修昔底德陷阱”,觉得中美得小心处理关系,不然真可能打起来。不过也有不同声音,像约瑟夫·奈(Joseph Nye)就觉得,中美可以通过合作共赢,不一定非得斗个你死我活。
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偏悲观,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大国之间的较量,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儿。他的警告听着刺耳,却也提醒了咱们,现实世界里,实力和策略缺一不可。
米尔斯海默这三点警告——别低估美国狠劲儿、美国不会让你崛起、冲突可能躲不掉——听着挺扎心,但也挺实在。咱中国这几十年发展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全世界都看着。美国不舒服是正常的,但咱也不能因为它不舒服就停下来。关键是怎么走得更稳,既不怕硬碰硬,也得学会巧妙周旋。
这事儿没个简单答案。米尔斯海默说得再吓人,历史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咱老百姓能做的,就是多了解、多思考,别被忽悠,也别太慌张。国家之间的博弈还得继续,咱就拭目以待,看看接下来会咋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