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银龄互助 情暖夕阳│志愿服务绘就农村暮年新景

   日期:2025-05-09 18:02:23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浏览:0    评论:0    

清晨七点,六十二岁的杨国凤踏着晨露来到村里的敬老院。她熟练地拿起拖把,拎起水桶,在静谧的走廊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拖把与地面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在垦利区垦利街道左一村,像杨国凤这样的“银发志愿者”共有10名。他们平均年龄60岁,却承担着照顾更年长老人的重任。这支被称为“花甲服务队”的特殊群体,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破解村里的养老难题。

探索“以老养老”模式

左一村这个有1583人的村庄,6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26.5%,其中70岁以上老人达217人。更严峻的是,全村超过一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占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二。

转折发生在2023年底,左一村开始探索“以老养老”的新模式。经过三个月的摸底调研,2024年3月,由10名低龄老人组成的“花甲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服务队主要是通过“小老人”服务“老老人”“二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摸清老人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每月对“老老人”进行电话访问、入户巡访等服务。同时联合爱心团队、慈善组织共同为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传统佳节时邀请空巢老人参与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

服务队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时间银行”机制。每个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都被详细记录,存入个人账户,将来可以兑换等时的养老服务。“我现在每服务1小时,将来就能获得1小时的服务。”65岁的志愿者王阿姨展示她的“时间存折”,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

构建“三级互助网络”

服务队的另一个创新是构建了“三级互助网络”:健康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高龄老人中的“能人”为其他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全体村民通过“时间银行”参与志愿服务。

村里的李阿姨,六十出头,是大家眼中的“小老人”。王爷爷已过八旬,子女都在城里,独自生活。每天清晨,李阿姨总会先到王爷爷家,帮忙打扫院子,看看老人夜里是否安好。闲暇时,李阿姨就陪王爷爷晒太阳,时常帮王爷爷采购生活用品,将新鲜蔬菜送到家中。曹奶奶虽然73岁了,但身体硬朗,也是“小老人”中的一员,她擅长针线活。邻居张奶奶年事已高,眼神不好,衣服破了都没法缝补。曹奶奶知道后,主动上门帮忙。她不仅帮赵奶奶缝补衣物,还为她做了几双暖和的棉鞋。

建立“助老服务保障支持网络”

尽管成效显著,但挑战依然存在。志愿者老龄化、专业护理知识缺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为了破解难题,左一村链接爱心商家、公益团队等资源到左一养老院开展义务劳动、养老助残等活动。左一村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建立了“助老服务保障支持网络”。一头衔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诊所为特殊老人提供上门义诊、一对一照护支持、医疗政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一头衔接不同的本地组织、社区商家为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和物资,如米面粮油、健康体检、家电维修等个性化服务。还邀请专家开展了“普法进社区”“健康急救知识讲座”“老年人反诈骗宣传”等系列宣讲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

在这个小乡村,“小老人”与“老老人”互帮互助,形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人们白天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做简单的手工活,互相交流生活经验,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也能及时得到其他伙伴的帮助。“花甲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真谛和价值,带动了越来越多老年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深刻体现了“退休不褪色 余热亦生辉”。(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 通讯员 蒋知栋)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