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咸宁咸安:“小田并大田”建设助力农业发展

   日期:2025-05-09 20:30:33     来源:央广网    浏览:0    评论:0    

5月6日,长江云新闻记者在湖北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聂家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看到,一块块小田已“华丽转身”变成了成片的“大田”,一株株幼嫩的秧苗正破土而出,像山间的竹笋,节节升高,在春风吹拂下,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近年来,咸安区认真贯彻上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良田”建设,遵循“绿色生态、强基节本、提质增效”原则,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田园生态改善有机结合,通过集中流转等方式打破田与田、地与地之间的“壁垒”,化“零”为“整”,将一块块小农田拢为规模化大农田,从而使零碎田地、荒废田地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让人们看到了田野上的希望。在咸安区汀泗桥镇长寿村、聂家村的田畈上,原本零散的小块农田已整合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其两村“小田并大田”工程项目由咸安经发集团子公司——咸宁中天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投资2700余万元,负责施工建设。建设面积共计2800余亩,其中长寿村1200余亩、聂家村1600余亩。项目建设工期4个月,建设内容有田块整治、农田地力提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变电、农业科技推广、建后管护等工程。

“建设时,我们通过对其田埂进行平整、沟渠修建和道路拓宽,使两村2800余亩的零散耕地,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有效大幅提升了耕地质量、耕地利用效率和便于机械化作业种植、收割。”该公司项目经理陈普介绍。

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咸安区通过科技助力,依托项目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配套建设智能灌溉系统和土壤监测设施,为精准农业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等措施,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预计水稻等主要作物亩产可提高15%以上。

“我签约流转的2600余亩高标准农田,每亩投入1000元,每季亩产可达1100斤、盈利300元。2600亩水稻每季可盈利70万元。”汀泗桥镇黄荆塘村的种粮大户阚文波算出了这样一笔账,脸上洋溢出丰收的喜悦。

据悉,目前咸安区项目总建设面积达1.34万亩,已吸引多家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入驻,带动村组和村民增收,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阴志维 通讯员 葛建伟 赵玥 黄佳)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