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针对网友怀疑“大四学生刘某乔发表14篇SCI论文与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高度关联”一事,重庆大学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9日,南都记者获悉一份发布于2022年的举报信,举报刘某华“存在编造实验内容、变造实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9日上午,重庆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回复南都记者称,将记录下该情况反馈专项工作组,一切以后续官方公告为准。
举报信中列举其中两篇论文图表高度一致。
南都记者获悉的这份举报信称,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某华教授、刘某龙教授、陶某元教授及舒某成博士等“在科研论文发表中存在严重的编造实验内容、变造实验数据及重复发表实验成果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涉及论文20余篇”,造假成果标注的资助项目涉及多个国家、省、部委课题。
举报信中详细列举对比了20篇论文数据、图表内容,指称在使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初始样品、处理过程及测试仪器”情况下,产生的实验结果图谱、结果数据曲线高度相似,相关图片存在“明显的截取篡改、变形拉伸痕迹”。
举报信称,例如,刘某华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于2008年发表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论文《微波促进含铬废渣催化H2O2降解甲基橙溶液研究》中的图7,与刘某华为第三作者,于2007年发表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论文《温度对 Fenton 法催化脱色甲基橙溶液影响的研究》中的图3高度一致,“却对应不同的实验条件,涉嫌伪造论文中的样品测试结果,虚构实验事实”。
南都记者随机选取了其中多篇论文查询发现,相关论文内容确实与举报信所反映的内容一致。
9日上午,南都记者就该举报信采访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暂不掌握此事,他们将记录下该情况一并反馈专项工作组,一切以后续官方公告为准。
重庆大学官网信息显示,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名为“刘某华”。通过重庆大学官网旧版入口,南都记者在化学化工学院查询到刘某华的信息,其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此外,刘某龙为重庆大学绿色化学化工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某元为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团队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
采写:南都记者 焦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