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5月7日的印巴空战,是中国先进军事技术第一次打败西方先进军事技术。这在民品领域里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先进武器的交锋里还是首见,意义非同寻常,堪称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性时刻。
这次印巴空战可能是1982年贝卡谷地空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空战。据巴基斯坦方面消息,125架战斗机在空中激战一个多小时,最大交战距离达到160公里以上。作为对比,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战争、乌克兰战争里都只有零星空战,反恐战争则根本没有空战。
现在尘埃落地了:歼-10C击落了“阵风”。巴基斯坦方面正式宣布击落了3架“阵风”,另有一架苏-30MKI和一架米格-29、一架“苍鹭”无人机。印度方面还没有完全承认,但法国方面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机号BS-001)被击落。虽然现在还不清楚这些战绩都是歼-10C取得的,还是部分由歼-10C取得,但歼-10C击落“阵风”远远不只是技术和战术的胜利。
4月22日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之后,巴基斯坦否认牵连,印度誓言报复,并在5月7日付诸行动。大量导弹向巴控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本土境内9处目标发射。巴基斯坦战斗机起飞拦截,不过印度飞机并未越境,双方隔着边境线对射。
巴基斯坦方面提到,巴基斯坦战斗机只对向境内发射导弹的印度飞机攻击,否则还可以击落更多。据报道,印度决心以“雷霆打击”惩罚巴基斯坦,要把巴基斯坦打怕,在克什米尔和旁遮普等多个方向同时发动空中进攻。
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印度对巴基斯坦9处目标实施“朱砂行动”
对着巴基斯坦境内发射导弹的印度飞机飞向边境方向,很快可能越境,形成最大威胁。巴基斯坦空中力量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在态势上也是被动应战,只有对最大威胁的目标首先拦截,对于其他射程之内但暂不构成威胁的目标放过,以节约弹药,不留防空空挡。这是谨慎的战术决策,无可非议。
但这也是在双方相距依然很远的情况下的战术决策。为了避免越境、造成无意升级,也为了避免过度前出、成为对方中距弹的靶子,双方的战斗机都与边境线保持一点距离。只是PL-15中程弹射程大大超过“米卡”和R-77,巴基斯坦战斗机可以相对舒适地吊打印度战斗机。
巴基斯坦空军的一边倒胜利似乎把印度打懵了,只能以“靠近印巴边境的大规模空战演习”作为挽尊。在战前,这样的演习或许有威慑作用;在印巴之间已经实际上越过战争门槛后,这样的演习就什么威慑作用也没有了。印度只是在发信息:“我还没有使上全部力气,你别太得意。”巴基斯坦的信息简单得多:“不服来战!”
接下去,印巴之间还会用无人机和边境炮击互扰,但冲突已经进入垃圾时间了。
巴基斯坦的空战胜利起到以战止战的作用。印度既不愿意升级到全面的地面战争,又无力在空中再打下去。在巴基斯坦战斗机享有几乎绝对的超视距优势而印度战斗机不敢越境作战的时候,印度空军徒有数量优势,也无能为力。
武器的作用是消灭敌人,但制止战争、恢复和平才是武器的最高追求。歼-10C实现了这样的追求。
但巴基斯坦歼-10C数量较少的缺点也悄悄显示出来。在没有更多确切信息之前,推测起来,巴基斯坦有限的歼-10C主要集中在拉合尔-安巴拉轴线上。拉合尔是旁遮普首府,也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是卡拉奇),背后就是首都伊斯兰堡。安巴拉是印度哈里亚纳靠旁遮普(印巴都有旁遮普省)边上的重镇,也是“阵风”战斗机的主要基地。PL-15可能要优先提供歼-10C使用,当然歼-10C也不负众望,打出了漂亮的战绩。
3月21日,巴基斯坦空军歼-10C战斗机在国庆阅兵前进行彩排。法新社
“枭龙”Block 3能发射PL-15,但可能还是需要用PL-12/SD-10作为主要武器,而印巴战斗机都刻意与边境保持足够距离,使得其他方向上战绩较少,只有一架苏-30MKI和一架米格-29的战绩,外加一架“苍鹭”无人机。但在后面印度的报复性无人机攻击中,巴基斯坦击落的26架无人机,除了防空导弹击落外,可能有不少是PL-12/SD-10甚至近程弹击落的。
在基本面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巴基斯坦的战争姿态比较节制,没有大规模向印度境内目标报复性攻击就是例证。在空中一边倒的现在,巴基斯坦也容易保持高姿态,只要印度不升级,冲突有可能由此转向垃圾时间。这样的垃圾时间是世界的幸事,毕竟两个亿级人口的核国家之间搞到激情时间的话,对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人道灾难。
印巴空战有可能成为以战止战的最好范例。当然,这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双方都有意愿把战争限制在有限战争,不愿无限升级。
这也决定了印巴空战既是过去几十年里最大的空战,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又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空战,不能过度解读。
过去几十年里,零星空战不少,一些人以此作为未来空战的指导,这是容易误导的。这就像从特种部队战例中总结大兵团作战经验教训一样,容易对量变引起质变认识不足。在大规模空战中,指挥、协调、保障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战斗机有选择的拦截就是例子。这样的战术决策在零星空战中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在印巴空战中双方恪守的“不越境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战术选择。如果印度战斗机可以放手越境突击,如果巴基斯坦战斗机可以放手越境追击,可能会有更多近战战例。现在这样隔着边境线对射是印度战斗机以己之短击彼之长,只是印度空军可能战前没有意识到差距这么大。但要是印度战斗机容许越境作战、逼近缠斗,数量优势是有可能发挥出来的。这就是战术的作用。志愿军在美韩军优势火力的情况下“冲上去、打近战”,就是这样的战术发挥。
但作为近几十年最大空战,各国必然向印巴双方取经,从战斗中学习战斗。
印度空军与美欧空军有很多联训,官方和私下交流都很多,战术技术也深受美欧影响。印度战斗机的惨败,必将迫使美欧重新评价中国军事技术。中国PL-15的出口型标注为145公里射程,但巴基斯坦方面明确指出,最大交战距离超过160公里。中国军工这种“不讲武德”在世界上不多见,一般做法是向上虚标,而不是向下低标。
空空导弹的最大射程是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得到的,需要双方在高空高速相向而行,避免激烈机动。由于导弹末段能力不足,即使不虚标,最大射程通常也是不可用的。但PL-15在超标射程上依然有效,这就很颠覆了。这也将是世界重新评价的内容之一。
中国空军虽然兵强马壮,但缺乏实战经验。印巴空战是中国空军技术首次实战,可取之经不言而喻。有意订购中国战斗机的国家更可能蜂拥而至,实地了解使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