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国家减灾中心研究员:建议让农村居民参与灾后重建获取报酬

   日期:2025-05-11 01:30:21     来源:红星新闻    浏览:0    评论:0    

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5月10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主办的“防灾减灾:全民行动 共护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主任、研究员张云霞分享了关于提升我国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思考。

▲论坛倡议现场

农村地区群众

风险防范意识亟待提升

张云霞表示,她分析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10年的受灾情况,发现灾贫互馈效应非常突出。

张云霞盘点了当前农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比较突出的具体问题。首先,人口结构空心化加剧了留守人群的脆弱性,青壮年缺乏严重影响邻里互助、自救互救作用的发挥,因灾致死的人员中老弱病残群体的比例逐步增长。

其次,监测预警设备配置严重不足。

第三,从技能和装备配置来说,专业化救援队伍严重缺乏。

第四,许多山地丘陵区临坡、切坡建房点没有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点清单。

第五,异地搬迁选址不当,少数农户在冲击扇河谷地带、河道和行洪区建造房屋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旦发生山洪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第六,农村自建房管理存在很大空白地带。

第七,随着产业结构多元化,规模化农业特色产业投入高,因灾致贫返贫的风险非常高。在农业生产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时,大灾容易产生巨大经济损失,传统的以生活救助和房屋重建为主要形式的灾害救助模式作用较为有限。

第八,少量应拆未拆的房屋仍然是重大隐患。

第九,农村小型防灾抗灾设施年代久远或缺乏维护,导致功能缺失或减弱。

张云霞指出,农村地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亟待提升。随着抗灾能力的提升,相当数量的老百姓没有经历过自然灾害的严重后果,长期存在漠视侥幸心理,一旦出现超常规灾害,他们受到的冲击很大。在新媒体时代,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和农民缺乏第一时间将灾情传递出去的能力,导致农村地区所受关注度和救援资源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

专家建议:

让农村居民参与灾后重建获取报酬

如何完善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张云霞建议,首先,要狠抓农村住房和设施抗灾能力的提升。政府要采取更多鼓励措施,与市场一起引导,鼓励老百姓加强对房屋建设的重视。

二是加强农村和农民自持自救能力的建设。与城镇地区不同,农村地区实际上有更好的灾后韧性和自持能力。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交通不便地区,要依托村内小卖部、学校、卫生站、村委会等小网点建设小微物资装备储备点,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系统培训。

▲张云霞分享关于提升我国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思考

第三,健全灵活高效的救助政策和支撑模式。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创造条件,让农村居民参与灾后重建获取报酬,减轻生计生活压力。此外,在现有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基础上扩大灾害保险的补助量和覆盖面,向家庭财产和农业产业延伸。

此外,做好顶层设计,在合村并居、移民搬迁等建设中,加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估,并将相关指标纳入总体规划;推动一些装备和金融产品向农村市场下沉,以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能力。

防灾减灾不是“独角戏”

而是需全民共奏的“交响乐”

“防灾减灾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需要全民共奏的‘交响乐’。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在致辞中表示,功夫要下在平时,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防灾减灾救灾,没有旁观者,都是责任人。

对于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共建共治的问题,郑国光提出,探索建立应急管理领域社会企业协同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应急事业的积极性,统筹利用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鼓励群众通过“隐患随手拍”等活动参与隐患排查与监督。

论坛还进行了灾害传播处置的案例讲与评。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震灾风险评估部主任王东明讲述了西藏定日抗震救灾中各方的快速反应和宝贵经验;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鲍炜分享了沥心沙大桥事故中的舆情处置,如何快速反应发布通报和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宣传动员处处长许媛媛谈了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中预警、动员的过程以及对相关舆情反应的思考。

论坛期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倡议,全民参与防灾减灾,携手共护安全家园。“防灾减灾任重道远,须臾不可掉以轻心。防灾减灾不是应急之举,而是长久之计;不是一人之功,需要万众同心;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需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