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南财观察|一座农业城市的荔枝经济百亿“破圈”实验

   日期:2025-05-11 23:01:3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0    评论: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实习生邓安晴 茂名报道

5月,“中国荔乡”茂名迎来丰收季,141万亩荔枝林正孕育着无限希望。

日前,茂名高州市根子镇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首场活动。这场体育盛会充满荔枝元素,赛场内,运动员穿过荔枝林跑向终点,赛场外,荔枝展销位人流络绎不绝,荔枝干、荔枝冰淇淋等产品备受青睐。

“今年会有大丰收!”不少果农欣喜地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今年根子镇的荔枝产量有望达到8万吨。走进赛场边的果林,一株株果树上挂着一簇簇还透着绿色的荔枝果实,十几天后,这些荔枝就会成熟变红,果农也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幸福的时刻。

大丰收的背后,是荔枝产业链的代际协作与革新。在茂名,既有精心守护古荔枝树数十年的守护人,也有专研种植技术、推动标准化生产的中坚力量,更有带着新想法、新思路重回家乡,通过直播电商让荔枝“出圈”的年轻创业者。

据统计,2024年茂名荔枝面积141.84万亩,产量50.21万吨,产值57.54亿元。当前,茂名实现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120亿元。

近年来,茂名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构建“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建设中国荔枝博览馆、荔枝文化主题高速服务区,还通过“村BA”、马拉松等赛事创新发展文旅,擦亮“中国荔乡”的全新名片,激活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

荔枝,对茂名而言早已不仅是一种特产,当枝头的果实变为城市名片和消费场景,这条深度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产业链,正在为区域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

(十五运会群众赛赛场边的荔枝树)

走进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贡园,一株株承载着数百年记忆的古荔枝树映入眼帘,它们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正值丰收季,树上还结着不少果实。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贡园是全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古荔园之一,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这里有白糖罂、黑叶、进奉、妃子笑等30余个品种约1600株荔枝树,其中有30株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

与这些古树共同成长的,是一代又一代茂名果农。

“小时候吃着老树的荔枝长大,现在轮到我保护好它。”清晨,古树守护人何树志像过去数十年一样走进荔枝林,仔细查看每棵古树的枝叶状态。作为村里六位古树守护人之一,他时刻观察着古树的生长变化,遇到极端天气就加固支架,发现虫害便及时进行防治。

何树志介绍,古树守护人都是从小在古树下长大的村民,他们自发保护古树,只要有时间都会参加进来。

(贡园内的古荔枝树)

荔枝是柏桥村的支柱产业,村内多数农户都种植荔枝,年复一年的种植、采摘、销售,承载着村民的生活。数据显示,柏桥村荔枝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总产值90%以上,从事荔枝种植农户达1080户,2024年全村荔枝产量1.2万吨、产值1.4亿元、人均年收入达5.3万元。

村里有一位人人熟知的“荔枝妈妈”,她是高州市根子镇柏桥农创园园长、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林常珍。

1998年,在外务工的林常珍回到茂名种植荔枝。最初回乡创业那几年,因受天气、施肥和管理技术等影响,荔枝树结果率不高。她努力摸索,创新了一套修剪、施肥、采摘、管理的一条龙模式,成为当地种植荔枝的能手,并在6年前成立了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

“起初,村里种植户1年的收入也只有三五万。现在我们有了合作社,营业额可以达到两千多万了。”林常珍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整个村子的荔枝种植、销售、加工水平又再次得到提升,越来越多大学生、年轻人回乡创业。“年轻人懂网络、懂电商,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把农产品上架销售,而且价格比中间商收购价要高很多,销售额比以往线下售卖增长了30%以上。”林常珍说。

从广州返乡的“荔枝娃”何粤明便是其中之一。“荔枝娃”是他给自己的农业工作室起的名字。“我是荔枝产地出生的孩子,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何粤明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何粤明在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原本留在广州从事翻译工作。自大学起,他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家人销售荔枝,放不下对家乡的思念,2018年,他从广州返乡,积极参与家乡荔枝的电商销售。

“电商发货的价格一般比市场收购价贵2元左右,我们可以帮助村民把部分优质果的价格卖高一些。”何粤明说。

同样作为回乡创业的高州人,2023年,90后农家女陈丽容头戴草帽、手拿荔枝,以“粤式英语”推广荔枝的电商带货短视频意外走红,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播放量。

“用英语推广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方式,粉丝觉得新奇,就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讨论、转发。再加上英语打破了文化的壁垒,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自然就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陈丽容笑着分享她的“圈粉秘诀”,带着地道广东乡音的英语就是她的独特标签。

今年是荔枝丰收大年,5月荔枝季是柏桥村年轻人最多的时候,村子里不少店铺都张贴着“快递发货”“鲜果到家”等字样。再过十几天荔枝成熟,不少年轻人就会回来帮忙给荔枝发货。当地人告诉记者,生意火爆时,每个出单点每天会有几十甚至上百件的出单量。

茂名荔枝产业的发展脉络的背后,呈现出当地人代际传承的力量——老一辈坚守古树保育与传统种植技艺,保障产业根基;中年一代推动种植技术标准化与规模化升级;青年创业者依托电商平台开拓市场。

由此,千年荔枝产业从种植端到销售端形成完整链条,推动这座“中国荔乡”不断焕发新生。

5至6月不仅是荔枝季,也是茂名的旅游旺季。2025年五一假日茂名累计接待游客143.27万人次,同比增长49.32%,旅游收入64282.45万元,同比增长6.68%。

“人气旺了,财气也就旺了。”文旅兴旺最高兴的自然是果农,当地果农告诉记者,游客是他们重要的客户,不少游客线下购买过一次之后,还会在线上或打电话回购,其中有位新疆的游客每年都会找他预订10斤荔枝。

对于当地农户来说,游客不仅能消费,还能带来很多新的想法。林常珍举例,有游客曾在买果干时建议,要在产品的包装上下功夫,柏桥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果产品包装能让游客感受到文化输出,他们会更有购买意愿。

“换了新的礼盒包装以后,销量明显上升,不少游客愿意多带几盒回去送家人朋友。”林常珍说。

在荔枝产品的创新之外,以荔枝为主题的文旅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创新。

近年来,茂名全力构建“体育+农业+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抓好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等特色产业,带动60多万人的就业增收;同时着力文旅场景,将高州柏桥、元坝、信宜的马安等村打造成了旅游景点,并建设中国荔枝博览馆,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目前,茂名还打造了广东省首个荔枝文化特色示范服务区柏桥服务区。

今年60岁的柏桥村果农侯先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现在村里处处都通了水泥路,游客从包茂高速开车过来,很方便就能买到新鲜荔枝。柏桥服务区建好后,会有更多游客驻足柏桥村游览观光、购买荔枝。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柏桥服务区主体建筑以“荔乡水韵,一枝独秀”为设计主题,中央穹顶采用双曲面玻璃和钢网架结构,模拟荔果的晶莹质感,整体造型以荔叶形状向四面展开,旁边配套岭南庭院风格的商业街裙楼。

不仅形似荔枝,柏桥服务区还与周边荔枝文化景点景区整体联动,通过ETC车道和景观式人行天桥,直接延伸至贡园、中国荔枝博览馆、红荔阁等荔枝主题景区,形成“人在桥上走,车在画中游”立体游览网络。10分钟车程内即可直达千年古荔园等著名景点。

体育也是茂名创新文旅的重要抓手。日前,十五运首场群众赛事在茂名开赛,首场比赛就设置在柏桥村。赛场外设置了不少当地特色产品的展销位,其中售卖荔枝产品的展位人流络绎不绝。

“虽然荔枝还没有成熟,但我尝到了荔枝味的冰淇淋,很还原真实的果香。”来自江西的运动员屈清燕一经推荐就购买了展位上的荔枝味冰淇淋。

近几年,茂名接连举办了马拉松、“村BA”等各类赛事,并将于2026年承办第十七届广东省运动会。记者了解到,2025茂名马拉松赛举办期间,赛场周边宾馆、酒店、民宿几乎一房难求。

数据显示,2024年,茂名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99亿元,同比增长15.0%。日前,在“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上,茂名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梁亚河表示,举办赛事不仅是办活动,也能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高州根子镇柏桥村古荔园贡园)

从荔枝飘香的果园到活力四射的赛场,在“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动下,茂名正通过“农、文、旅、体、商”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在发布会上,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表示,茂名高州市正在打造“荔枝定制+文旅体验”全链条服务,让游客不仅能在现场体验荔枝采摘的乐趣,还能游览荔乡景点,品尝荔乡美食,入住特色的民宿,推动荔枝产业向高端化、市场化延伸。

可以预见,今年荔枝成熟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循着果香而来,“中国荔乡”茂名正随着越发便利的交通网络和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书写出更生动的城市发展新篇章。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