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进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是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引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科技,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需要科技,增加农民收入需要科技,培育农业领军企业需要科技。没有科技支撑,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大跨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增至2023年的63.2%。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在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精准发力,这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项技术可以成就一个产业。反之,科技的短板也会体现为产业的短板。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庞大,有800余家农业科研机构和诸多高校科研力量,但有些存在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为了更好推动农业发展,改变“单打独斗”的创新格局,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强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创新核心使命,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突出创新协同作战,切实把优势资源集中到最关键、最核心、最急需的工作领域,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对于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是促进“高精尖”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好“催化剂”。从大北农集团在生物饲料、动物育种、动物保健等领域为畜牧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到极飞科技将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再到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等作物的育种、繁育和推广方面取得的突破成就,事实充分证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坚持乘势而上,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加快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持续激发农业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来支撑。南京(华东)、太谷(华北)、成都(西南)、广州(华南)、武汉(华中)等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吸引高端科研团队、高科技企业、高水平基金入驻,形成了各类创新要素各得其所、融合发展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助推各类主体“活起来”、科技成果“用起来”、入驻企业“强起来”。企业要坚持由点及面,在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上持续发力,改进评价制度,引导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引入金融活水,畅通农业科技创新的“大动脉”,打好改善生态“组合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会贯通。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乘着新时代发展的东风,插上科技的翅膀,奔涌创新的浪潮,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必将为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李娅 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