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胡辛庄村麦田间轰鸣阵阵,一架翼展超3米的大型农业无人机载着30公斤农药腾空而起,飞进绿浪翻涌的连绵麦田,农药自空中呈雾状均匀地喷洒到田地。
不远处,国网天津电力的工作人员在无人机驾驶员(以下简称“飞手”)身边密切监护其飞行轨迹,并提示周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也从传统的人工农药喷洒走向大型无人机协同,这支高质高效的农业“空天军”,征战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刚刚立夏,小麦来到了‘一喷三防’的‘节骨眼儿’,只有此时把病虫害防治做好,才能保障未来能形成产量。每年这时我们最忙了,有时一天要喷大几十亩地。”天津市保农仓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大型农业无人机飞手朱潇航说,“飞行路线周围有电线,虽然无人机能自动避障,但在安全方面我们不是专业的,心里还是不踏实,多亏了电力部门来帮忙。”
“我们和飞手们有微信联系群,企业组织喷药前也会和我们沟通,现场有监护,大伙更放心。”在现场监护指导的国网天津武清公司运检部输电运维技术安家慧介绍,当下正值病虫害防治关键期,电力部门协助飞手们规划飞行路线、设定飞行高度,也能大幅提升他们的效率和安全性。
据介绍,国网天津电力联合相关区农委等部门以及无人机农保企业开展专项行动,建立共保联络机制,成立助“飞”护农志愿服务队,电力部门提前了解飞行计划,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开展面向广大飞手的电力安全培训,并结合各服务区域内线路分布、电压等级,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安全提示,保障飞手人身及电网安全。
“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消除了线路隐患,对飞手开展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12次,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做好巡视排查,确保农业生产和电力供应可靠稳定。”国网天津武清公司运检部主任吴志锐说。
来源:国网天津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