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有外媒记者提问,商务部和外交部都宣布了中方赴瑞士和美方进行会谈。中方对此次会谈有何期待?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表示,美方近期不断的表示,希望同中方进行谈判。这次的会谈是应美方的请求举行的。林剑称,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这一立场没有任何变化。同时我们也多次说过,中方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胁迫对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美媒《纽约时报》近日报道对此解读称,通过同意与特朗普政府就贸易问题进行接触,中国试图在这场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动荡、引发经济衰退担忧的大国激烈竞争中,展现出负责任的形象。文章注意到,北京方面表示,做出同意与美国接触的决定,是“充分考虑了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的呼声”,以表明此举意在谋求更广泛的共同利益;同时中方也重申强硬态度,警告华盛顿不要把此次会谈用作“继续胁迫和敲诈的幌子”。
特朗普(资料图)
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调整关税政策的可能性”,甚至罕见承认当前对华145%的高关税“难以长期维持”。这句带有退意的表态,背后显然不只是外交辞令,更像是政策疲态的表现,有分析指出,对美国而言,这种压力已经开始浮现,多家美国零售巨头的CEO与特朗普举行闭门会议,直接警告其关税政策将导致供应链中断,“两周后美国消费者将看到空空如也的货架”,“价格也会被迫上涨”……这类警告促使特朗普对关税的表态有所缓和。
近期,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特朗普称“与中方达成协议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美财长贝森特也承认高关税“相当于禁运”,强调“贸易战不可持续”。这些言行凸显了华盛顿的战略焦虑与纠结:既想通过极限施压榨取利益,又惧怕彻底撕裂全球化进程,给美国经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跟美方不断出尔反尔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中方始终本着对中美两国以及世界负责的态度,立场一以贯之。
特朗普(资料图)
中方在认真评估后,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仅考虑了自身利益,而是本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才决定进行“接触”“会谈”,但会谈并不等同于谈判,如果美方想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拿出诚意,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双方关切。通稿还向其他一些经济体“喊话”,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
中方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就得让美方主动来终结。特朗普所谓“关税新政”一时抬升一时爽,现在意识到错误了?那就带着诚意,主动来和中国谈。
至此,特朗普政治集团的所谓“中美反复拉扯”已经被证实为一厢情愿。这一次,外交部直接把美国政府的遮羞布扒得一干二净,彻底揭露了他们外强中干的本质。
特朗普(资料图)
打了半个多月的贸易战,特朗普突然要和中方来一场“双向奔赴”,这态度的转变未免太快了些。但实事求是地讲,局势摆在这里,容不得特朗普继续胡搅蛮缠。自中方对等反制以来,特朗普三天两头就提一次中美沟通,但问题是中方从来都没有公开证实或回应,特朗普更是像是在自说自话。中方此前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永远不要指望等到中国的电话,这也就意味着特朗普惯常使用的“极限施压”战略,这次在中方这里没占到一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