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5月14日消息(记者许新霞 )5月13日上午,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举办《新大众文艺与当代农村社会生活叙事——以董顺学长篇小说<月亮山下>为例》学术沙龙,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这部作品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会上,《月亮山下》作者董顺学结合自身生活、工作经历与创作动因,系统分享了写作历程及作品出版后的社会反响。宁夏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钟正平、宁夏文联组联部主任闵生裕、文学评论家赵炳鑫、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嘉俐、作家尤屹峰等参与研讨,会议由文化学科负责人牛学智研究员主持。
与会专家对《月亮山下》给予高度评价。专家们普遍认为,该作品题材优质、主题鲜明,是一部生动反映山乡巨变的主旋律文学佳作,具备改编为电视剧本的潜力,有望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传播 。同时,这部长篇小说填补了西海固文学中知青题材的空白,开拓了西海固文学创作新领域。尽管董顺学并非专业作家,但作品展现出的宏大篇幅与较高水准,令人赞叹。此外,《月亮山下》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作者扎实收集故事素材,唤醒了人们逐渐淡忘的地方历史记忆,赋予作品厚重的历史感与沧桑感。
牛学智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月亮山下》体量大、内容丰富、结构恢宏,人物塑造典型,实现了主题与历史的深度交融,堪称一部厚重的大西北民俗风情史。同时,这部作品也引发了理论批评层面的深入思考,如农村社会生活写作中如何平衡作家个人情绪与读者普遍理解;怎样更好地呈现农村社会变迁史,让主题既先行又充分支撑情节;以及如何提炼个体情感真实性与艺术真实性,增强细节的艺术感染力与理论阐释空间等。这些议题也正是作品魅力所在,将进一步推动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