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0日的印巴冲突中,对抗双方都向对方境内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频繁打击。根据巴方的报道,其在当日用枭龙战斗机携带CM-400AKG超音速导弹摧毁了印度的购买自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但是印度方面一直不予承认。
然而在5月14日,印度比哈尔邦的本地媒体Firstbihar报道了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一名年仅23岁、刚刚结婚不久的印度士兵在印巴冲突中殉职。这名士兵生前担任S-400防空系统的操作员,他的阵亡不仅让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更引发了一场关于信息透明和印度官方应对危机的讨论。
新婚不久的操作员殉职,家属兴师问罪
据报道,这名士兵名叫兰巴布·辛格(Martyr Rambabu Singh),他在前几天的印巴冲突中随部队被部署于边境附近。然而,在一次激烈的交战中,他不幸牺牲。这一消息传出后,辛格的家人们纷纷表示震惊和悲痛,他们指责政府隐瞒了死讯,没有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其新婚妻子,直到12日才接到通知阵亡的电话。
巴基斯坦如何摧毁了印度的S-400?
此前,巴基斯坦军方宣布,在“铜墙铁壁”对印军事反击行动中,巴空军出动了“枭龙”Block 3战斗机,并成功发射购买自我国的CM-400AKG超音速导弹,摧毁了印度Adampur空军基地的两个S-400防空系统发射组。为了证明战果的真实性,巴方还放出了一张卫星照片进行对比,显示了发射组被摧毁前后的明显变化。
具体来说,5月10日的冲突中,“枭龙”战斗机挂载了两枚CM-400AKG导弹,这些导弹具有极高的速度和强大的打击能力,能够精准地摧毁目标。在战斗中,它们成功地击中了印度Adampur空军基地的两个S-400发射组,造成了重大损失。尽管印度方面一开始坚决否认,但随后的事实逐渐揭示了真相。
印度不承认战败的心理是怎么回事?
面对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的事实,印度官方一度坚称巴基斯坦的说法是造谣,并在穆迪视察空军基地时特意展示了一台处于起竖状态的S-400发射车,试图证明该系统并未受损。然而,随着更多证据的曝光,尤其是那名S-400操作员的阵亡消息被证实,印度的谎言已被戳穿。
印度不但不承认这件事,甚至根本不承认在这次印巴冲突中遭遇的各种损失,不但不认为己方的失败,反而认为己方打赢了,这种做法真的是让世界人民都惊呆了,真的是地球人都看不懂了。
网友们也纷纷调侃印度的做法,称其为“丧事喜办”,不过是欺骗自己国民罢了。实际上,印度在面对国际压力和国内质疑时,往往采取一种鸵鸟政策,即把头埋在沙子里,希望问题能够自行消失。然而,这种不诚实的态度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民众感到失望和愤怒。
那么印度为什么总是倾向于采取这样的一种态度呢?其实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包括政治、军事、心理和国际关系,可以体现在如下这些方面的考量:
1. 政治与形象维护
• 国内政治压力:承认重大战争损失将严重损害印度政府和军方的形象,引发国内民众对其决策和军事实力的质疑,影响支持率。
• 国际形象受损:印度一直试图在南亚地区乃至全球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承认战败可能被视为软弱或战略失误,削弱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2. 军事战略考量
• 避免战略被动:承认战争损失可能导致对手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印度可能希望通过否认损失来维持战略威慑力,避免被对手视为可乘之机。
• 掩盖战术漏洞:承认战争中的损失可能暴露印度在边境防御、装备部署或战术运用上的不足。否认损失可以掩盖这些问题,避免被对手利用。
3. 心理与士气影响
• 稳定军心:承认损失可能对印度军队士气造成打击,尤其是在边境地区长期对峙的情况下。否认损失可以维持军队的信心和战斗力。
• 避免恐慌扩散:公众得知包括高级防空系统站内的军事装备被摧毁可能引发恐慌,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可能希望通过否认来避免这种局面。
4. 国际关系与外交博弈
• 避免盟友质疑:承认战争损失将失去盟友的支持,比如印度购买S-400防空系统是其与俄罗斯军事合作的重要成果。承认损失可能引发盟友对印度军事能力的质疑,影响未来的合作。
• 减少国际压力:国际社会可能对印度的军事能力提出更多质疑,甚至施加压力要求其采取克制措施。否认损失可以减少这种外部压力。
5. 信息战与舆论控制
• 混淆视听:在信息战中,否认损失可以制造不确定性,使对手难以准确评估印度的实际损失,从而在战略上占据主动。
• 维护舆论优势:印度可能希望通过否认损失来维持国内舆论的支持,避免媒体和公众对政府和军方的批评。
6. 装备与战术调整
• 争取时间:否认战争损失可以为印度争取时间,重新部署防空系统或调整战术,避免对手利用已知的漏洞进行进一步打击。另外,印度也可能试图通过否认整体损失来掩盖部分装备受损的事实。
7. 历史与文化因素
• 面子文化:在印度文化中,面子和尊严非常重要。承认战争损失可能被视为“丢脸”,尤其是在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对抗中。
• 历史经验:印度在过去的冲突中曾多次否认损失,以维持战略主动权,比如在前几年的一次冲突中,印度的战斗机被击落后,飞行员也被俘虏,但是印度仍然为飞行员回国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这种做法可能已经成为一种惯用的策略。
希望我们永远也不要有印度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和做法。
继阵风之后,法国大型隐身导弹也被击落!两款中国导弹再显身手
巴基斯坦称共击落印度84架无人机,中国“神秘”激光武器立下大功
巴公布枭龙击毁印S-400证据,中国导弹再立大功,打击过程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