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成功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这个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明珠
藏着怎样的生态密码?
这个“朋友圈”又怎样保障
河南的生态安全
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成 员
丹江湿地成功“入圈”
目前,我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51处,将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80%典型生态系统纳入保护范围。我省正通过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次成功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河南丹江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区总面积64111公顷,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淅川县林业局供图
淅川县林业局相关人士说,近年来,该保护区坚持在自然保护、生态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传、社区共建等方面下功夫,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奠定基础。
目前,保护区已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200余种、脊椎动物500余种,构成完整的湿地生态链。根据近三年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鸟类种类数量持续增长,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中华秋沙鸭等19种;二级保护鸟类灰鹤、栗喉蜂虎等70余种。
河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不仅是对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可,将为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网 络
提供保护区能力建设的教育平台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该计划力图为改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间的关系构建坚实的科学基础,通过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力量,提升人类福祉、维护自然及受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的安全,确保经济发展走上一条与社会和文化相适应,且在环境上具有可持续性的道路。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淅川县林业局供图
进 展
以太行山国家公园为主体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记者从河南省林业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共有7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分别是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淅川县林业局供图
其中,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成为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生态系统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重要的珍稀物种储存库。保护区分布有高等植物1903种、兽类39种、两栖爬行类53种、鸟类334种,被誉为“鸟类天堂”,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朱鹮种质基因库和种源储备基地。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51处,其中自然保护区30处(国家级13处、省级17处)。通过自然保护地建设,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80%典型生态系统已纳入保护范围。
目前,我省正构建以太行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分区分类加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建设管理,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