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干旱致小麦早熟 河南部分农户提前割麦

   日期:2025-05-15 20:02:39     来源:有料新语    浏览:0    评论:0    

【资料来源于新京报、河南日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一场持续的旱情,正在“烤问”中原大地。自3月中旬起,河南持续高温少雨,伴随多日大风,土壤失墒加快,对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5月上旬本该是小麦灌浆的时节,但在河南洛阳,已经有收割机出现在麦田里。地处豫西的洛阳市受干旱影响较重,灌溉成本增加,有农户花了上千元,只浇了十来亩地。旱情令小麦早熟,部分农户不得不提前收割。

5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转载河南日报文章《抗旱保麦战 河南这么打》,文章称面对严峻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协同作战,一场争分夺秒的抗旱保粮攻坚战全面打响。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截图

产粮大省一场特殊的旱情!

小麦正需大量水分、遭遇高温少雨大风

河南作为我国小麦第一主产区,4月以来干旱发展迅速。据5月12日河南省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新闻发布会消息,至4月19日,全省40%的县(市)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4月20日以来的3次降雨部分缓解了南部干旱情况,但豫西、豫中和豫北的大部以及豫东和豫西南的部分地区仍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据河南日报报道,小麦生产历经秋、冬、春、夏,260多天的生长期,在面对不利因素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腾挪空间,但今年的旱情却十分特殊。

特殊在哪儿?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专家雷振生研究员说:“今年的旱情,时间点‘不对’。从小麦生长来看,此时正是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小麦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期,正需要大量水分。从小麦产量来看,此时麦田缺水干旱,会减少亩穗数,对穗粒数也有较大影响。”

近年来,异常天气、灾害时常发生,但无论是从发生阶段还是持续时间来看,此次旱情都极为少见。

然而,困扰全省8500万亩麦田的还不仅是降水减少。“今年的不利因素还在于,缺少有效降水的同时,全省气温偏高,还伴随大风,加剧了土壤墒情的缺失,高温、少雨、大风三者叠加,进一步加剧了旱情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雷振生说。

纵观整个小麦生长季,今年冬前及早春,全省小麦返青期一、二类苗占比90%左右,苗情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不少农技推广人员在田间调查后,将其总结为群体最大、苗情最好、植株最壮、病情最轻,这为小麦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凭麦田“喊渴”,则前功尽弃,损失惨重;迈过这道坎,丰收才能有保障。

河南周口农户家只浇了一次水的麦子几乎旱死。 图源:新京报

有农户花上千元只浇了十来亩地

旱情令小麦早熟 部分农户提前收割

据新京报报道,看着只有20多厘米高的小麦,颜色枯黄,有的甚至没有结穗,王女士有些发愁。她是洛阳市宜阳县赵堡镇张庄村的村民,家里种了30多亩地,遭遇干旱只能自费灌溉,一小时的水电费大约20元。“花1000多块钱只浇了十来亩地,有些地方太远,水引不过来。”

王女士说,当地麦收的时间是6月1日至6月10日,一般6月1日开始割麦,10日之前割完。

而今年,部分农户已经提前割了麦子。因为当地多丘陵,部分小麦种在高处,难以灌溉,而且麦子已经早熟,灌溉也于事无补。“这些麦子谈不上收成,加上种子、化肥还有机械钱,等于是全赔了。你要是不割,影响下个月种玉米。”王女士说。

河南旱情持续已久,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今年4月份,一则有关“河南小麦干旱”的视频曾引发网友关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已经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迅速掀起抗旱浇麦高潮,力争4月15日之前普浇一遍孕穗水。

视频画面显示,大片麦地呈现枯黄,部分河床也出现干涸见底情况。记者通过评论区了解到,信阳、周口等多地网友均反馈,麦田出现此类情况。

4月1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联系到河南信阳蔡女士,她表示,当地已持续一两个月没降雨,自去年10月小麦播种后降水稀少。她家麦田也因远离水源,家中老人无力灌溉,麦苗干枯情况更严重。“往年干旱出现在麦收后影响玉米种植,今年小麦抽穗期就缺水,穗抽不起来将直接导致绝产,不少农户已准备翻耕改种花生。”

河南周口刘女士承包的一二百亩麦田同样受损。她称,小麦变黄已有10天左右,大面积干死。自春节降雪后,至今无有效降水,旱情较往年提前。虽然前两天实施人工降雨,但仅湿润地表,未缓解旱情。

“现在好多人开始买机器,多买点管子,找还有水的河道引水灌溉。”刘女士表示,这些成本远超种植得收入,但是农民为了收住粮食,也没有办法。

河南分类抗旱浇灌

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印发关于抓好抗旱浇麦的紧急通知,就抗旱浇灌、分类指导、服务保障等工作提出要求。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会商,分析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多措并举加强保障。同时,统筹做好水源调度,组织大中型灌区开闸放水,排查检修88万眼农田灌溉机井,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浇灌需要。省财政紧急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实施国库现金专项调度,当天下达地方支持开展抗旱浇麦、保粮稳产工作。加强电力、油品供应保障,确保抗旱需要。

科学分类抗旱浇灌是关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农艺师蒋向表示,河南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加大引水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远送多浇,扩大灌区浇灌面积;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组织各类排灌机械,努力增加抗旱浇水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浇水。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抗旱服务队,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帮助困难群众抗旱浇灌,努力做到能浇尽浇。

此外,河南抢抓时机推进“一喷三防”。中央下达河南3.86亿元,支持各地实施小麦“一喷三防”;3月中下旬,河南省财政又追加下达赤霉病防控资金3000万元,支持豫南六市开展统防统治。河南各地配套整合资金2.4亿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抓住关键时期,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赤霉病预防和“一喷三防”面积1.02亿亩次,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总体减轻。

专家:小麦会否减产需整体评估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兆荣表示,小麦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遇到干旱都会受到影响,但在灌浆期影响尤为剧烈。灌浆期小麦吸收的水分足够,籽粒才能饱满。

“4月我去新乡开会,听当地反馈今年河南南部的干旱较去年更严重。但对河南来说,今年小麦是否会减产,还需要整体评估。跟干旱的面积、灌溉的情况以及接下来的天气变化等因素相关。”胡兆荣说。

胡兆荣表示,我国一直存在干旱问题,因此应持续进行育种、栽培、灌溉和生态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从育种上讲,我们会从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提高小麦品种的抗旱能力。另外,可以改良灌溉条件,从漫灌发展到滴灌、喷灌等。充分利用这些措施,效率会提升很多。”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