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规范管理了,村集体有了新的收入。”近日,说起困惑已久的停车场收入问题,龙湖区珠池街道南山社区的纪先生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村民“点赞”的背后,正是汕头市纪委监委贯彻落实中央、省的部署要求,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要内容深入推进的缩影。
农村“三资”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挖直查,一体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追回一批集体资金,查清一批遗漏资产,纠治一批“蝇贪蚁腐”,督促健全一批监管制度,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停车场收入去哪儿了?
“我们村有个停车场每年收入不少,但却没看到回缴给村集体。”不久前,在得知龙湖区委第四巡察组进驻珠池街道后,南山社区多名群众反映了这一问题。
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村集体的“钱袋子”如何守好?经讨论,巡察组决定“兵分三路”:一个小组到龙湖区农业农村部门、街道查看相关资产情况、了解相关政策及执行情况;第二个小组前往南山居委会,与村干部座谈并调取相关资产登记造册情况、会议记录、资金账目等;第三个小组前往停车场实地走访、调查取证,具体厘清问题症结所在。
但随着巡察组深入调查,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摆到面前——停车场的经营管理是否经过法定程序并按照规定开展?
对此,巡察组督促停车场管理方提交该处土地资产的底档资料、合同协议和收入账目等材料,并将资料与龙湖区农业农村部门、街道及南山居委会提供的资料进行核查比对。经分析发现,这个停车场属于村集体资产,但一直以来大部分经营收入并未回缴南山居委会。
“该处资产游离于村集体‘三资’监管之外,从资料看该运营项目并未按规定进行评估,也没有通过‘三资’平台进行交易。”巡察组负责人说,这一问题反映出社区对农村集体资产缺乏有效管理,相关部门对“三资”工作监督监管有待提升。
随后,巡察组迅速形成相关处置意见,并联同后续巡察发现的类似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就推动全区开展“三资”失管问题专项清查清理、发挥好各级各部门“三资”管理责任等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将发现的问题移交龙湖区纪委进行处理。
“还好有这次巡察监督,不然这个问题不知要到啥时候才能解决,后面还可以增加收入。”如今,看到反映的问题有了进展,南山社区群众脸上洋溢起笑容。
信息复核谁来把关?
在潮南区,一位副镇长面对区纪委监委的情况核实皱起了眉头:“以前农村财务监管平台由财政部门独立管理,现在升级为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需要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信息统一纳入平台,但由谁负责指导村居经联社录入信息并复核把关,各职能部门各说各话、各干各的,导致录入的信息存在要素欠缺。”
潮南区纪委监委开展“三资”专项整治。 受访者供图
发现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很快,潮南区纪委监委就开展集中整治,一方面立即督促该区农业、财政部门举办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制定指导意见,督促相关部门转变层层转文作风,厘清基层“三资”平台管理部门的职责边界。
“按照省、市的部署,6月底前我们要完成对剩余9893宗资产和298宗合同的信息完善,以及1994宗资产和6351宗合同的复核把关工作。”潮南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在区纪委监委的监督下,该局迅速组织专业培训,并明确镇街、村居的分工职责,避免基层推诿扯皮问题,“按照进度,预计5月底就能提前完成任务。”
自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潮南区纪委监委把“三资”平台建设作为“三资”专项整治的一项重点工作,紧盯平台管理新要求新规定,督促职能部门跟进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培训,推动出台指引文件,明确部门职责定位,以规范平台建设实现集体资产资源的透明管理和价值提升。
据统计,截至目前,潮南区纪委监委通过监督发现未登记或闲置农用地、建设用地等资源性资产547宗、商铺和厂房等物业资产224宗,推动盘活闲置资产资源225宗、年增加集体收入约366万元。
从“糊涂账”到“明白账”,从“推诿扯皮”到“协同共治”,这就是监督推动“三资”平台管理规范化的意义所在。潮南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不定期下沉镇街、村居实地查看平台信息数据录入等管理情况,确保平台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以有力监督激活集体“三资”管理的内生动力。
聚焦“四项任务”开展整治
从龙湖区“三资”失管问题专项清查清理,到潮南区“三资”平台建设能力提升,市纪委监委正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
今年以来,汕头市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攻坚提升工作方案,聚焦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农村集体资产上图、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线上交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四项任务”,攻坚推动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效能、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效益、基层治理水平“三大提升”。
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盯紧重点难点,推动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财政局举办9场“三资”管理业务培训,范围覆盖各区(县)、镇(街道)、村(社区)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约1700人,提升管理攻坚能力。各地聚焦“四项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改革攻坚。
截至4月底,汕头已初步完成2024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有效摸清农村“家底”;全市资产“一张图”上图数据进度为88.9%,上图进度在全省排名第四位。同时,农村产权项目逐步实现全流程在线交易管理,今年以来在省“粤农交”平台线上完成交易2093宗,成交金额4.87亿元,成交金额在全省排名第六位,实现集体资产“应入尽入”平台公开交易和保值增值。
“通过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整治,加快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加强“纪巡”联动等方式,持续强化对问题整改落实的审核监督,实事求是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助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让群众认同感、受益感不断增加。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杨立轩
【作者】 杨立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