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公司破产,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日期:2025-05-19 11:02:10     来源:胜利集结号    浏览:2    评论:0    

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在2020年那场疫情大乱斗中,宁愿裁员9000人,甚至冒着破产的风险,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玄乎?一家大名鼎鼎的公司,怎么会做出这么硬核的选择?

说起罗罗公司,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那豪华到炸裂的劳斯莱斯汽车,对吧?没错,这公司确实是造豪车的鼻祖。1906年,查尔斯·劳斯和亨利·莱斯这两个牛人凑一块儿,开了这家店,立志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车。结果还真让他们做到了,劳斯莱斯成了有钱人身份的象征。不过,别以为罗罗公司就只玩儿车,他们在航空发动机这块儿才是真牛。

二战的时候,罗罗公司搞出了梅林发动机,这玩意儿可是帮英国打赢空战的大功臣,装在“喷火”和“野马”战斗机上,性能杠杠的。战后,他们也没闲着,继续钻研航空发动机,推出了康威喷气发动机,算是民航喷气时代的开路先锋。到90年代,罗罗公司又整出了Trent系列发动机,现在波音787空客A350这些大飞机,很多都靠它飞上天。所以说,罗罗公司在航空发动机这块儿,地位那是相当硬核。

当然,罗罗公司也不是没栽过跟头。1971年,他们研发RB211发动机时花钱太多,技术还出了岔子,直接把自己玩儿破产了,最后英国政府不得不出手,把公司收归国有。到了1987年,公司又被私有化,之后靠着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慢慢爬回了巅峰。如今,罗罗公司跟美国通用电气(GE)和普惠(Pratt & Whitney)并称全球三大航空发动机巨头,牛气得很。

好了,背景铺垫完了,咱们来说说2020年的那场大戏。新冠疫情一爆发,全球航空业直接被按了暂停键。你想想,旅行禁令一出,飞机全停在机场,谁还敢出门坐飞机啊?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2020年全球航空客运量直接暴跌66%,这数字听着都让人腿软。航空公司要么裁员,要么停飞,要么找政府要钱,总之日子不好过。

对于罗罗公司来说,这打击更是致命。他们的航空发动机业务有两大赚钱法宝:一是卖新发动机,二是靠维护保养收服务费。这服务费跟飞机的飞行小时数挂钩,飞机飞得多,他们赚得多。可疫情一来,飞机全趴窝了,飞行小时数直接腰斩,罗罗公司的收入也跟着跳水。

2020年5月,罗罗公司公布了上半年财报,亏了54亿英镑!你没看错,就是54亿英镑!要知道,2019年他们还赚了5.83亿英镑的利润。这反差简直让人怀疑人生。现金流也快见底了,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罗罗公司的高层坐不住了,得赶紧想办法自救。

面对这么大的窟窿,罗罗公司决定动大手术。2020年5月20日,他们宣布裁员9000人,差不多占公司全球员工的五分之一。这裁员主要集中在民用航空部门,英国本土和海外工厂都受影响。那天,英国的新闻铺天盖地全是这事儿,工会组织直接上街抗议,员工们也是人心惶惶,舆论吵得不可开交。

罗罗公司的老板沃伦·伊斯特站出来解释,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疫情把航空业打得太惨,需求短时间内回不来,公司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过这说法没让大家都买账,工会觉得公司太狠了,员工也觉得凭什么自己成了牺牲品。可罗罗公司咬牙坚持,说不裁员就得全完蛋。

其实不光罗罗公司这么干,当时波音裁了1.6万人,空客也砍了1.5万个岗位,整个航空业都在“断臂求生”。但罗罗公司这次裁员9000人,规模还是挺吓人的,很多人开始琢磨: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吗?

就在裁员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市场上冒出了一个传闻:中国向罗罗公司伸出了橄榄枝,说是愿意帮忙渡过难关。条件呢?据说是让罗罗公司分享他们的核心技术,特别是那个三转子发动机技术。这个消息一出,立马炸了锅。有人觉得这是救命稻草,有人担心罗罗公司会把命根子交出去。

不过,咱们得先说清楚,这事儿到现在也没个官方说法。罗罗公司没承认,中国政府也没吱声,所以这传闻到底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但它传得有鼻子有眼儿,媒体也炒得挺热闹,咱们不妨就当个假设来聊聊。

中国为啥可能有这想法?很简单,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但航空发动机这块儿一直是短板。C919大飞机是中国的骄傲,可发动机还得靠外国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AECC)这些年也在憋大招,想造出自己的牛逼发动机,比如AEF3500,但技术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追上的。所以,跟罗罗公司合作,拿点技术过来,对中国来说确实挺诱人。

那罗罗公司为啥不接这根救命稻草呢?假设传闻是真的,他们拒绝背后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咱们来一条条分析。

先说技术。罗罗公司的三转子技术,那可是他们吃饭的家伙。这技术不是一朝一夕搞出来的,背后是几十年的研发和无数亿的投入。航空发动机这行,技术壁垒高得吓人,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占了市场制高点。如果把这技术给了中国,罗罗公司等于把自己的护城河填平了,将来中国造出自己的发动机,罗罗公司还怎么混?

再来说政治。2020年那会儿,中美贸易战打得正火热,技术合作成了敏感话题。罗罗公司是英国企业,但它的主要市场在美国和欧洲。如果跟中国走得太近,美国那边可能就不乐意了。万一被制裁,或者丢了美国的大单,那损失可比裁员9000人严重多了。英国政府估计也不想看到这局面,所以罗罗公司得掂量掂量。

还有一点,中国在航空发动机上的野心不是秘密。如果罗罗公司把技术给了中国,短期内是能喘口气,可长远看,中国可能会变成自己的劲敌。现在中国发动机技术还差点火候,但进步很快,给了他们技术加速器,罗罗公司以后还怎么跟人家竞争?

当然,罗罗公司也不是完全不搭理中国市场。他们后来参与了中俄合作的CR929宽体客机项目,还计划在中国设维修厂和总装线。这种合作不涉及核心技术,又能保住市场份额,算是两全其美。所以,他们不是不想跟中国做生意,而是得守住底线。

拒绝了所谓的“中国援助”后,罗罗公司开始自己想办法。他们卖了点家当,比如民用核业务和一些能源项目,凑了20亿英镑填窟窿。又优化了供应链,把钱都投到航空发动机主业上。2021年,疫苗开始普及,航空业慢慢回暖,罗罗公司的日子也好过了点。

到了2021年上半年,他们扭亏为盈,摆脱了两年的亏损。2022年,他们还跟国航搞了个合资公司,做发动机维修服务,进一步扎根中国市场。到2023年,罗罗公司的股价回升,财务也稳了,看起来这场危机算是挺过去了。

罗罗公司这场硬仗,打得挺有意思。宁愿裁员9000人,也不把技术拱手让人,这背后是技术保护、地缘政治和市场博弈的综合考量。中国航空发动机崛起是大势所趋,罗罗公司得既防着点,又不能完全关门。未来,航空业竞争只会更激烈,罗罗公司能不能继续站稳脚跟,咱们拭目以待吧!

这事儿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聊聊!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