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湖南长沙县:“四好农村路”串起乡村振兴好“途”景

   日期:2025-05-19 13:01:43     来源:央广网    浏览:0    评论:0    

央广网长沙5月19日消息(记者黄珂岚 通讯员谭晓波)初夏时节,高空俯瞰,一条条蜿蜒伸展的“四好农村路”,如灵动的丝带缠绕在长沙县的青山碧水间,点缀在绿意盎然的田野中……

青山铺镇金山路在沃野田畴中一路延伸,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央广网发 章帝 摄)

这是星城乡村振兴的“活力动脉”,更是新时代的“幸福纽带”。这一条条穿梭于乡间的“绿色纽带”,畅通城乡物流血脉,激活特色产业动能,催生生态旅游热潮,架起农民致富桥梁,编织出共同富裕的锦绣“路”卷。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长沙县交通运输局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县公路里程达618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公路网密度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连续7年保持“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

产业聚变:路网半径延伸经济半径

交通网络的嬗变,正在重构长沙县乡村经济版图。

在长沙县北山镇,一辆辆载着低压设备的重型卡车,从湖南梅兰日兰电器有限公司厂区缓缓驶入长沙经开区产业基地连接路(X037),沿着这条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这些低压设备将到达广东等多地。

湖南梅兰日兰电器董事长朱胜安亮出“交通账本”:“旺季时每月100多吨货物进出,以前18米长的车在弯道根本转不过弯,只能拆分成小货车运输,成本翻倍,现在运输效率至少提高30%,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X037沿线聚集了梅兰日兰电器、中资混合搅拌机电等十余家企业,日均通行重型货车多达数百辆。然而由于该路段路面整体老化,部分路段路面出现坑洼、龟裂、沉陷等情况,极大影响了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2023年底,长沙经开区北山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后,长沙经开区北山产业基地连接路(X037)改造被列为重点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3798万元,对全线21.3公里路面进行“白改黑”,拓宽急弯陡坡路段,完善交通安防设施。

“X037将与金山大道、创业路构成‘工’字形路网骨架,实现10分钟直达开福区物流园,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长沙经开区北山产业基地项目指挥部总工程师黎国强介绍,目前,新型节能厨房设备生产基地、新型环保保护专用设备生产基地等三大项目正稳步推进,待产业基地建成后,北山镇将成为长沙县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便利的交通路网,搭建起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让北山镇从默默无闻的“过路地”到备受瞩目的“投资热土”。2024年,X037沿线企业总产值突破3亿元。

交通红利同样在田间地头释放。

眼下,在凯雨通水培花生苗种植基地里,一个个大筐里长出的花生苗晶莹雪白,长势喜人。停靠在基地旁的大型冷链车,将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出发,将肥嫩的花生苗送往长沙海吉星市场及市区各大酒店,成为市民餐桌上清脆爽口的美味佳肴。

在凯雨通水培花生苗种植基地所在的高桥镇白石源村,南北方向的S206犹如一条大动脉为村庄发展提供支撑,X009、X083两条总长7公里的县道,C999一条3公里长的村道,则好似一根根毛细血管,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微循环”。

高桥镇S206农科院段,产业因路而兴,村民因路而富(央广网发 章帝 摄)

“以前3米宽的路,大型货车根本进不来,大大限制了产业发展!”白石源村党总支书记杨希志介绍,作为联点帮扶单位,长沙县交通运输局以公路建设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先后对3条村道进行了全线“白改黑”提质改造。

得益于高效便捷的交通,短短4年时间,凯雨通水培花生苗种植基地发展至如今的3000平方米,年产值超400万元。

串珠成链,以点带面。目前,白石源村的便利路网成功串联起周边的维汉村、锦绣社区、沙田村、范林村,形成了以红色旅游、蔬果种植产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规模乡村产业,助力维汉同心片区高质量发展。

路通产业兴,路畅百业旺。近年来,长沙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通过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构建起“县域大循环、镇域小循环、村内微循环”三级交通体系,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835公里,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以路网半径不断延伸经济半径。

城乡融合:交通线变成“共富链”

5月19日,清晨第一班载着春茶的邮政快递车沿着金井镇茶产业路驶出村口,这条长5.726公里、宽6.5米的沥青混凝土产业路,正搭建起一条便捷通畅的“电商高速路”,串起了特色种植、物流与电商销售整条产业链,让“交通动脉”升级为富民廊道。

金井镇茶产业路穿茶园而过,畅通茶业脉络(央广网发 章帝 摄)

“我们今年刚上市的春茶在邮政平台直播间热卖,直播首日下单量达7964笔,销售额突破56.7万元。”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难掩喜悦。他介绍,依托便利的交通路网和物流配送体系,新鲜采摘的春茶经过现代化加工后,即可实现隔日达的物流时效。今年春茶季,企业在邮政平台上销售额已突破百万元,累计带动周边农户年收入1000余万元。

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长沙县依托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及农产品上行网络建设,全县建成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站点176个,全县133个行政村均实现快递服务全覆盖,构建起“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随着智慧物流分拣中心、冷链仓储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更多“藏在深闺”的土特产正通过“电商高速路”走出大山。

从交通线到产业链,从产业路到共富链,长沙县用路网编织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文旅破圈:“以路为媒”串起好风光

初夏,蜿蜒于青山铺镇、福临镇、开慧镇之间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青山铺—开慧红色旅游专线,如同一条翡翠项链,将散落的杨开慧纪念馆、陈树湘故居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更以“路衍经济”令沿线村庄借路生金。

福临镇影珠山风景区,蜿蜒的公路为旅游发展打开通道(央广网发 章帝 摄)

瞻仰陈树湘故居、登山看日出云海、采野花品土菜……随着天气回暖,位于福临镇影珠山上的桐乐·影山居也变得更加热闹。“周末基本满房,每天都有来团建的客人,最多一天接待了近80名客人。”民宿负责人介绍。

偏远、难行,是该民宿负责人对影珠山村的最初印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道路封闭,山间美景不为人所知。近年来,随着青山铺—开慧红色旅游专线拉通,旅游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影珠山旅游热度快速“升温”。如今,像这样的民宿如雨后春笋在山上拔节而起,影珠山民宿聚集区初具规模,“引客入影”初见成效。

好路引客来,乡村迸活力。在红色旅游专线沿线,开慧镇以“红色+”多元融合新业态,用年轻化、场景化、故事化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更多元的红色文化。除了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生平业绩陈列馆等传统红色景点,开慧镇还创新举办“第六届板仓星空帐篷音乐季”,融合民谣音乐会、非遗手作体验、川剧变脸、围炉煮茶等活动,夜间还增设低空烟花秀和时光音乐会,吸引超3万游客参与,带动住宿预订率达95%,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0%,实力印证“路衍经济”的含金量。

从“农产品出山”到“游客进山”,长沙县以高效便捷的农村路网突破地理边界,撬动产业升级、城乡共富与文旅破圈。这场“路网重构”诠释了“路通百业兴”的内涵——一条路,不仅缩短时空距离,更铺就了城乡共富、全域振兴的“快车道”。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