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我国初步构建农业农村长期因子观测网

   日期:2025-05-19 20:02:09     来源:新京报    浏览:0    评论:0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用数十年的时间,观测土壤的变化,用天空地联合技术,记录农田的演变……在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观测是了解农业生产形态变迁、进行土壤改良、低碳转型、病虫害监测、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事业的基础工作之一。

寿阳旱地农业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供图

记者近日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探索建设了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网,开展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农业农村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和服务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有众多建设在田间野外的长期观测或实验站,如建设在湖南永州祁阳县一处乡村外的“祁阳红壤实验站”,该站建立于60多年前,目前有多个持续了40年以上的长期实验项目。再如建设于山西晋中寿阳县郊外的“寿阳旱地农业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站时间超过30年,有超过20个长期基础性试验场,在旱地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旱地农田生态系统资源高效利用途径与技术、旱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优化布局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多种长期定位实验……

据介绍,为掌握我国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实时掌握我国的农业农村生产要素家底,破解我国人均耕地短缺、水资源贫乏、动植物疫病虫害频发的资源硬约束问题提供基础支撑,在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在此基础上,农业农村部与科技部正着力推进跨学科场景化综合观测工作,为此,2024年,中国农科院试点启动了农业农村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工作,这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数据壁垒,深度揭示农业产业生态发展趋势规律,系统支撑生产技术模式创新,最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转变、产业生态技术革新、政策决策调整。全国有望迈入有组织的长期定位观测新阶段。

据悉,此次建设长期因子观测网,中国农科院将依托已有的106个试验基地网络体系,积极带动各级农业科研单位,打造覆盖全国的“观测站-数据总枢纽-数据服务高地”三级观测网络,推动形成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生物灾害及乡村环境“四位一体”新型综合观测网络格局。在未来,将聚焦农业生态环境的长期演变规律、畜禽粪肥与秸秆直接还田率不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突出问题,开展农业生态长期因子观测,为系统掌握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长期演变规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等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提供数据支撑。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穆祥桐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