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河南安阳龙安区:“薯”光照亮幸福路

   日期:2025-05-20 16:30:46     来源:央广网    浏览:0    评论:0    

央广网安阳5月20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 通讯员 袁超) 近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硇后村宝山沟田野里,村民们正在栽插红薯秧苗。

村民们在栽插红薯秧苗(央广网发 马保付 摄)

“我们一大早就来到地里了,今天已经插了三亩多,大约有一万株红薯苗,计划十一点半收工。今年都是优质品种的苗子,耐干旱、产量大、出粉率高。一旦秧苗成活,进入雨季,就能获得好收成。”硇后村村民王秋生信心满满地说。

硇后村位于马家乡政府东南2公里处,总人口700余人,耕地510余亩,属于浅山丘陵地带。该村农业传统种植以小麦、谷子、玉米为主,还有豆类等其他杂粮。耕地大都是旱地,农业收成靠天,所以村里人大部分都是靠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硇后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来顺介绍,“因村而异,一村一品”,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红薯产业,切合村里实际。该村2024年流转土地130亩,全部用于栽植红薯,村集体增收达到20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收益,该村投资32万元建立红薯淀粉生产加工车间,将红薯粉碎、粉浆沉淀、过筛滤渣、提取淀粉,日加工可达5000斤,既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收益,又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连续几天,村民坚持抗旱插秧,浇水保苗。截至目前已经栽插秧苗100余亩。”王来顺说,下一步,村里要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还要开展粉条加工、皮渣加工、粉皮制作、薯条制作等,形成红薯产品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民收入。

“截至目前,马家乡不光有硇后村,还有李庄村、东坡村等,他们的红薯产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马家乡党委书记牛铭伟表示。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