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公司的法务冲上舆论前线,宣布一起针对小米的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告破。
关键词触目惊心:犯罪团伙,捏造虚假信息,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诋毁小米,新型网络水军,犯罪金额巨大。
雷军随后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将坚决以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看来小米要打舆论翻身仗。
前一段儿,小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车毁人亡的不幸事件—— “3·29小米SU7爆燃事故”,让小米在舆论上很是被动;雷军自称当时“懵了”,然后遭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所谓的艰难,来自众多“刁民”对小米汽车甚至雷军本人的质疑。我看到有报道说,小米汽车销量已经连续3周环比下滑。
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于是想到了“法律手段”。
法务部上舆论前线,有抢公关部饭碗之嫌,但其披露的信息缺失一个大众最关心的内容:这支攻击小米的“新型网络水军”的幕后金主是谁?谁提供的金额巨大 “犯罪金额”?
既然案件已经告破,作为苦主的小米,一定知道了谁是幕后黑手。把这些信息披露出来,可以在商战上一招制敌嘛,也有助于网络江湖的清朗,于公于私都是好事儿。
这种“好事儿”以前曾经发生过。我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蒙牛与伊利的纠纷。具体情况有请deepseek总结如下——
网络攻击暴发(2010年7月)
多家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出现大量帖子,声称伊利QQ星儿童奶含有“深海鱼油”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伊利销量短期内受到冲击。
警方介入调查(2010年10月)
伊利集团向内蒙古警方报案,指控有人蓄意诽谤。
案件侦破与曝光(2010年10月底)
警方查明,蒙牛集团旗下“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勇联合北京公关公司“博思智奇”,策划了针对伊利的诽谤行动。
涉案人员处理
安勇因“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事拘留,后判刑。蒙牛集团官方声明称此为“员工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但公众质疑其管理责任。
蒙牛的后续回应
蒙牛时任总裁杨文俊公开道歉,称将加强内部管理,但未承认公司层面参与。
这一仗真是“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经典案例,风波过后,乳业领域的舆论战清净多了。
这么有效的玩法儿,小米怎么就不学一下呢?
小米不透露水军的幕后金主,原因可能有三个:
原因1,“春秋无义战”,何况现在是“战国时代”,擅长互联网营销的小米恐怕没少打“网络舆论战”,有些玩法儿可能也说不清;
原因2,幕后金主可能是财大气粗背景深厚的企业,一方面能够把这事儿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方面手里也有可以放出的料;
原因3,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详细案情还不允许被公开。
如果是前两个原因的话,吃瓜群众很可能就吃不到真瓜了,只能一头雾水地瞎猜了。希望真正的原因是最后一个,这样的话我们还有机会知道到底是谁雇佣水军攻击。一旦幕后金主曝光,是不是也要公开道歉一下?
吃瓜群众其实挺可怜的,贡献了巨大的流量往往没资格知道真相。那些掌握真相的人,往往一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就把大伙儿给打发了。
很有可能,我们最终难以知道真相。
时间倒退到2025年3月4日,另一家大厂的法务——鸿蒙智行法务发布微博称,2024年5月以来, 某公司操纵数十家 MCN机构,使用上万个账号,发布、评论大量恶意造谣、抹黑、诋毁鸿蒙智行品牌及产品的虚假信息……该公司多人已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并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两个多月过去了,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某公司”到底是谁。人都被逮捕好久了,还不方便公布么?
我觉得有些商战挺没意思的。一面在桌子底下互相踢踹,一面又在台面上假装一团和气,斗而不破,到底是都有格局啊还是都有把柄啊?
我向来较少对企业经营说三道四,因为知道做企业很难民营企业尤其难。然而这次有点儿忍不住吐槽,能不能“坦荡”点儿,尊重一下你们的“粉儿”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