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读懂天气预警信号——雷电预警

   日期:2025-05-22 13:02:32     来源:知知贵阳    浏览:0    评论:0    

雷电预警分为几级?

应该如何防范?

这份雷电预警科普防范指南请查收

⬇️⬇️⬇️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

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2.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二)雷电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2.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3.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4.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5.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三)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

2.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

5.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防雷指南

1.户外劳作防雷指南

选择正确的躲避场所

野外放牧或劳作遭遇雷雨,尽快躲避到室内、山洞等安全的场所,不要在树下避雨。

采取正确避雷姿势

如来不及回室内,紧急避雷时要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头置于两膝之间,尽量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选择绝缘材料的鞋服

雷雨季节外出劳作最好穿胶鞋、雨衣,突遇雷电可降低雷电对身体的冲击。

选择绝缘材料的鞋服

雷雨季节外出劳作最好穿胶鞋、雨衣,突遇雷电可降低雷电对身体的冲击。

2.户外游玩防雷指南

身上不要携带金属制品

野外遇雷电天气时,迅速摘下随身携带的钥匙、首饰、眼镜等金属物品。

尽快远离水面

正在游泳、划船时要赶快上岸。水面易遭雷击,且水中受到伤害会增加溺水风险。

远离高地

如果在山区游玩,不要站在山顶,尽量找低洼地带避雷。

分开站立

如果多人一起出游,遇到雷电天气尽量分开站立,以免一人被雷电击中而互相传导。

3.驾车出行防雷指南

选好停车地点

不要将车停在空旷的高地或树下,容易引雷。

关闭电子设备

关掉收音机等设备,如汽车天线是外置型,需及时回收。

打雷时尽量待在车内

人员不要轻易下车,关好门窗。

减少在车内使用手机

由于雷电的干扰,手机的无线频率跳跃性增强,这容易诱发雷击和烧机等事故。

如何防雷电

如果不想被雷击中,那么躲避雷电要做到“三远二不”,即:远离金属物质、大量水源、电磁场,不攀高、不暴露。

户内防雷

打雷时,如果在家里。

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

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触电。

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不要在电灯下站立。

户外避雷

打雷时,如果在户外。

要尽量赶到干燥地方避雨,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小草棚、大树下。

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等易遭受雷击的高大物体和有大量水聚集的地方。

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不要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

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滋波也会引雷。

驾车时,要呆在车厢内,不将车辆停在树下、墙边、变压器、低洼地带,涉水通行时要保证积水不会淹没半边轮胎。

其实只要掌握雷电是需要导体的这一原则,主动远离一切可能传导雷电的介质,你就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雷电预防顺口溜

通过以下方式可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微信小程序搜索“国家应急预警发布”

手机天气APP开启“预警推送”功能

来源/中国气象科普网 金沙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文卓異 责编/陈萌 审核/曾昕 终审/谢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