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李博)5月22日,《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正伟介绍,北京市做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在全市范围内布设140个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同时制定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保护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北京市完成全国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现区域全覆盖、物种全覆盖。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786份,抢救性收集并保护仅存一株的“东宫1号”板栗濒危资源;畜禽普查登记了24个畜种189个品种,首次系统测定了27个地方品种资源;水产调查登记了养殖种质资源107个,完成5个品种系统调查。
初步建立与国家相衔接的资源保护体系,落实17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场)“三级保护”责任,对5.6万份农作物、1.5万份畜禽、1.3万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实施重点保护,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5.6万份。
“我们建设北京油鸡保种场,实现了北京油鸡留在北京;推动‘黑六’种猪回归北京、落地延庆。实施北京鸭、北京油鸡、宫廷金鱼、鲟鱼四大类8个特色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濒危程度已从轻度濒危进入到安全状态,其中鲟鱼核心种群实现了100%纯种保存。”张正伟说,还开展了6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轮叶贝母、手参、北京水毛茛、槭叶铁线莲、软枣猕猴桃、野大豆的资源调查工作,并开展了轮叶贝母近地保护与繁育试验示范。
做好水生野生动物生态保护方面,组织开展北京市水生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监测水域涵盖了拒马河、怀柔水库、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等14个河流或水库,对发现的入侵物种及时进行处置防控。依法收容救护水生野生动物142只(尾),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建设方面,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于2021年组织开展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和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工作,认定21家单位为第一批北京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其中:农作物3家、畜禽5家、水产12家、农业微生物1家;建立了保护优先、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高效利用的北京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张正伟透露,目前北京市正在制定市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管理规范,拟进一步规范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建立、确定、挂牌和监督管理标准。接下来将遵循“成熟一批、考核一批、发展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分类分批对具备农业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管理能力的相关单位进行资源保护单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