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山西临汾市永和县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坚持四个结合,强化“四战联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治长效。
坚持“疏”“堵”结合,打好垃圾治理攻坚战
垃圾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永和县坚持从基础工作切入,清存量、遏增量,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坚决整治存量点。一方面,通过无人机航拍对全县垃圾倾倒情况进行巡查,形成影像资料,确定重点,及时整治;截止目前,全县6个乡镇36个村委的垃圾倾倒点,已全部整改完成。另一方面,聚焦沿街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情况,鼓励群众随时随手拍摄反馈,并逐步探索奖励机制,共整治“六乱”现象237处,坚决落实“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洁净一处”。
合理设置倾倒点。根据农户生活习惯,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的陈年垃圾倾倒点,再梳理、再排查,查找薄弱环节,新建倾倒点71处,引导农户定点倾倒,并定期管护和检查设施,杜绝生活垃圾乱扔乱倒。
畅通转运衔接点。严格落实“户投放、村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模式,新建乡村转运点28处、设置县级中转站27处,规划南北两条转运路线,每周进行两次全覆盖收集转运,实现全域垃圾及时收、及时转,杜绝出现生活垃圾爆箱、爆池、随意堆放等问题。
坚持“点”“面”结合,打好路容路貌提升战
路域环境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大重点。永和县本着“环境协同、整体设计、节约成本、日常管护”的原则,做到路面洁化、节点美化、道路畅化、连接线硬化,确保“一次性投入,根本上受益,避免积累性浪费”。
做好硬化隔离,解决尘土飞扬的问题。省县乡道路连接线的平交口没有硬化,是尘土带入公路的主要原因。为此,永和县把道路硬化隔离工程作为一项硬任务,以路容路貌提升为着力点,提升硬化平交道口200余处5000余米,进一步优化路域通行环境。坚持路田分离、路林分离,根据不同边界类型,采用种植合适植物、地面硬化、垒砌隔离设施等,改进路田、路林分离6400余米,全面提升路域环境质量。
做齐路肩边沟,解决杂乱无序的问题。对县乡道路沿线的路肩、边沟进行集中整治,平整培土加固沿线主次干道路肩、整理道路边坡、修复路肩破损部位约79公里,确保路肩整齐划一、坡度顺适,无杂草、无垃圾;在主干道、林土路旁等区域开展“植绿、增绿、补绿”工作,对原有行道树修建鱼鳞坑2.2万余个,并对路边第一排树进行圈红刷白,做到路域整洁靓丽,路容路貌良好。
做精节点设置,解决融合不足的问题。依托县域丰富的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统筹用好新理念、新材料、新设计、新审美,结合风土人情、环境地貌、地域特色、历史延续,积极打造道路两侧沿线标识节点,让人居环境整治既“塑形”更“铸魂”。比如,乾坤湾乡东征村将采摘园—飞行小镇整体纳入红色文化村庄规划设计,设置低空飞行小镇IP打卡点,增添“东征文化”红色氛围墙、红色走廊等,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示范效应;奇奇里村通过恢复传统古村落建筑风貌,保留乡土记忆。坡头乡立足北方梯田、农耕文化等地域元素,在整治中融入石磨、犁具、水井等传统农具,打造乡村记忆主题壁画、乡风文明主题彩绘,留住乡愁韵味。
坚持“软”“硬”结合,打好内外兼修主动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障。永和县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着力打造既有颜值、更有文明的和美乡村。
街巷硬化提质。坚持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资金及村集体资金,目前已硬化乡村破损街巷21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公共设施提升。开展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拆违章建筑“三清一拆”242处,引导农户利用清拆出的空地建设小健身园、小游园、小菜园、小花园等“四小园”132处;鼓励群众通过村旁、宅旁、水旁植绿补绿推进村庄绿化,已累计绿化8000余平方米,不断提升乡村绿化水平。
文明新风提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放人居环境倡议书,悬挂宣传横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评选“美丽街巷”“美丽人物”,培育弘扬文明乡风;通过“道德银行”,以积分换购方式,对积极参与村民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习惯。
坚持“常”“长”结合,打好标本兼治长远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重在集中整治、贵在全民参与、成在持续坚持。永和县坚持边整治边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常态美”转变。
落实日常化维护机制。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全面实行垃圾收运、保洁员考核管理、公益性设施管护、“门前四包”、定期“清洁日”、农户积分、微信群督办等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加强常态化反馈机制。建立集中攻坚行动“航拍巡查+曝光+通报+整改+反馈+回头看”闭环工作管理机制和《随手拍管理机制》,发现问题点对点进行反馈,立行立改;特别是对反复出现问题、整改进展缓慢、效果不好的乡镇进行通报,跟踪督办,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落到实处。
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运用市场化思维,探索引进第三方机构,通过企业运作,为常态化保洁提供“市场化、标准化”服务。比如,望海寺乡南庄村将村内村外卫生保洁通过公开发包的方式,与第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冯家山、辛舍果、郑家垣等村,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路域环境整治实行外包,专业队伍专门清洁,不仅降低了费用,而且提高了保洁质量。
下一步,永和县将继续坚持在思想上不放松、标准上不降低、力度上不减弱,统筹“面子”与“里子”、兼顾“当下”与“长远”,精准发力,常态长效,全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来源:永和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