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雷军官宣!小米YU7将从通州马驹桥开往全国各地!还有大陆首款3纳米芯片

   日期:2025-05-24 08:30:30     来源:北青社区报通州版    浏览:0    评论:0    

青小媒(北青社区传媒副中心版:BQSQfuzhongxin)了解到,昨晚(5月22日),雷军在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YU7正式发布,定位 “豪华高性能SUV”,暂时不会开启小定。据悉,小米YU7将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届时将公布售价。

会上,还发布了第一款中国大陆自主研发设计的3纳米制程芯片——玄戒O1,雷军表示,小米的芯片要对标苹果。他详细介绍了玄戒芯片的具体参数和初期搭载的小米设备,包括当晚新发布的小米15S pro 15周年纪念版手机、小米首款OLED平板7 Ultra,以及小米手表S4。手机和平板搭载的是玄戒O1芯片,手表产品则是搭载玄戒T1芯片。

当天中午,雷军发微博表示:“小米YU7预计7月正式上市。今晚预发布会,不会公布正式价钱,也不会开启小定。”

小米汽车公布了三款配色产品图,分别是宝石绿、钛金属色、熔岩橙。雷军在发布会上还透露,将有另外五款配色在未来的发布会上公布。

车身尺寸方面,YU7车长5米,轴距3米,车宽2米,属于中大型SUV级别。小米YU 7搭载小米超级电机V6s Plus, 最大马力可达690PS。 0-100km/h 加速3.23s,最高时速253km/h, 100-0km/h 最短制动距离33.9m。

小米YU7共有三个版本——单电机后驱的小米YU7,双电机四驱的小米YU7 Pro和最高性能的小米YU7 Max,标准版续航达835公里。雷军表示:“下个五年小米研发投入2000亿 ,20周年肯定会交出更让人满意的答卷。

谈到定价,雷军表示,有网友提到19万9,“这是不可能的,对标Model Y的配置,卖到30几万差不多。”他说,小米YU7将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届时将公布售价。

据悉,今年小米汽车全年交付目标为35万台,截止到今天已经累计交付25.8万台,其中四月就交付了超28000台。

小米新车将从马驹桥驶出

根据工信部披露的企业申报车型公示详情,生产地址显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每一辆走向市场的小米汽车,都诞生于亦庄新城马驹桥镇的小米汽车工厂,该工厂占地面积71.8万平方米,包括研发试验基地,为新能源汽车专属打造的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总长2.5千米的测试跑道,还有小米汽车工厂店,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智造园区。工厂引入了超过700个精密机器人,关键生产工艺实现了100%自动化操作。

前不久,小米汽车的二期工程已经通过验收,也将会有更多的小米汽车从马驹桥镇发往全国各地。

去年,7月25日,北京市规自委信息显示,北京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06地块工业项目,以8.4亿元成交,竞得人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小米通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这已经不是小米景曦第一次买地。2022年4月,小米景曦就以约6.1亿元竞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0606街区YZ00-0606-0101地块的使用权。这一地块即为如今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一期位置。

作为小米汽车的生产基地,坐落于北京经开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的小米汽车工厂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智造园区,为新能源车专属打造了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引入超过700个机器人直接服务于生产线,实现关键生产工艺的100%自动化操作,产能拉满后,每76秒就有一台崭新的小米SU7下线。

随着小米YU7的发布,北京亦庄将再添新车型,这也成为北京亦庄·汽车智造创新城加速创建的一个缩影。到“十五五”末,北京亦庄汽车产业集群规模力争突破4000亿元,建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出行服务、智慧交通、未来城市共融互促的产业生态体系。

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功

实现3nm芯片设计的突破

在昨晚举行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还发布了第一款中国大陆自主研发设计的3纳米制程芯片——玄戒O1,填补了中国大陆在先进制程芯片设计领域的空白。

此次发布的3纳米制程芯片——玄戒O1,拥有目前手机芯片最低的工作电压等多项自主创新成果,11种处理器,46个(处理)核心,性能上达到单核实验室跑分超过300万分,是目前芯片设计领域的“天花板”级别。

小米自主研发设计了这款芯片,到底有多厉害?要知道,像美国的高通、英伟达这样的行业顶尖公司,也都只是芯片设计公司,实体芯片都是由其他公司代工生产。小米今天自主研发设计出3纳米制程的芯片,可以说能够比肩高通、英伟达,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能够掌握3纳米研发设计,是我国坚持在集成电路领域“两条腿走路”的成果。如今,研发设计的这条“腿”已经迈出去了,另一条生产制造的“腿”,相信只要我们秉持长期主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光刻机、光刻胶、特殊气体等生产设备和材料一个个“啃”下来,就一定能有突破。

北青社区传媒副中心版组

编辑/刘睿韬

责编/张欣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