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7日,SpaceX星舰第九次试飞任务顺利点火升空。
根据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布信息,SpaceX最早将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27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5月28日7时30分)在得州博卡奇卡海滩附近的“星际”基地进行“星舰”重型火箭的第九次试飞任务。
首次复用超重型助推器
从2023年4月至今,“星舰”已经进行了八次试飞。SpaceX表示,第九次飞行的重大突破在于首次使用经飞行验证的超重型助推器。相比“猎鹰”火箭助推器416次的复用纪录,这将是“星舰”首次复用超重型助推器。这次复用的超重型助推器曾在今年1月16日的第七次飞行试验中使用,并成为第二枚被“筷子”成功空中抓取的超重助推器。
瞄准多项太空任务目标
此次发射将不在发射塔回收
这次任务将不再重复前两次试飞任务中反复验证的定点降落和发射塔回收,而是计划让第一级火箭在墨西哥湾进行软着陆后直接废弃。此外,这次发射任务还将测试多项内容。“‘星舰’飞船将瞄准多项太空任务目标,包括部署8颗模拟新一代‘星链’卫星的试验载荷,它们将与‘星舰’沿相同轨迹飞行,预计将在再入大气层时烧毁。”
“星舰”第八次试射爆炸原因查明
作为“史上最强大运载火箭”,“星舰”的历次试射都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但它在今年的两次试射中都遭遇失败。1月17日“星舰”的第七次试射中,虽然火箭第一级成功实现被戏称为“筷子夹火箭”的发射塔回收,但第二级“星舰”飞船在再入大气层阶段失控并自毁。SpaceX随后宣布,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飞行时振动强度过高引发燃料泄漏,导致火灾,最终触发火箭的自毁机制。3月6日,重新修改的“星舰”进行第八次试射,但再次遭遇与第七次试射类似的结局——第一级完成发射塔回收、“星舰”飞船空中解体爆炸。
据美国“太空”网站25日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布了“星舰”超重型火箭第八次试射失败的原因——发动机故障导致的连锁反应,最终引发火箭空中自毁爆炸。
SpaceX的最新事故调查报告显示,第八次试射的故障位置与第七次事故并不相同。当时“星舰”飞船的发动机中心区域出现“闪光”,随后发生“能量释放事件”,导致其中一台发动机关闭。相邻几台发动机随即因为连锁反应停止工作,引发飞船失控翻滚。在“闪光”事件出现约两分钟后,SpaceX与飞船失去了通信联络,这触发了航天器的自动飞行终止软件,随后飞船自毁。调查报告称,“‘星舰’事故最可能的根本原因确定为中央发动机遭遇硬件故障,导致推进剂意外混合和点燃。”SpaceX提出的整改计划是在关键连接处增加预紧力、优化推进剂排放系统并配备新一代氮气吹扫系统,防止燃料中的易燃气体“在不应该点燃的时候点燃”,未来还将引进可靠性高的新一代发动机。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环球时报、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