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乌蒙山上 农业多娇

   日期:2025-05-28 10:01:23     来源:天眼新闻    浏览:2    评论:0    

【新闻提示】

晨雾尚未消散,收割机的轰鸣声已然唤醒沉睡的乌蒙山野。素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当工业引擎轰鸣时,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也破局出圈,通过提升亩产产值、抓好农特产业、科技赋能生产,让“高少碎瘦”的喀斯特田地“生金长银”,有力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今年一季度,六盘水市蔬菜、食用菌、中草药材、园林水果、茶叶五大重点品类实现面积与产量双增长,农业生产呈现“稳面积、优结构、提效益”的良好开局。

下一步,六盘水将重点聚焦三个方向抓好农业生产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二是立足山地资源禀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优特色产业,带动全链升级;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攻关种业技术,一体推进“改地宜机”和“改机宜地”,着力提升农业生产质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守好米袋子——碎地薄田念好“良”字诀

进入五月,六枝特区木岗镇的2000余亩冬种马铃薯迎来丰收。在六枝胜华家庭农场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铁齿翻动间,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村民们紧随其后,麻利地分拣、装袋、称重……“机械+人工”的模式,使得喀斯特山地焕发新活力。

作为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以抗病耐储的特性赢得市场先机。“总产量估计有30万斤左右,主要销往六枝,以及安顺等地。”农场合伙人吴宜拣起两个拳头大的马铃薯装进袋子里,笑意漫上眼角。

连续5年,六盘水粮食生产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67.15万吨,单产提升3.46%,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6、1.01个百分点。

“碎地薄田”何以变身“稳产粮仓”,答案首先藏在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里。

2024年,六盘水按照“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的要求,累计投入资金2.65亿元,全面完成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5万亩。同时,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效益情况进行系统排查与整治。及时疏浚损毁沟渠7公里,修复田间受损道路23公里,维修渗漏水池3座。

盘州市民主镇下厂村高标准农田航拍。(盘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盘州市民主镇下厂村曾因水源不稳被迫改种旱作,土地收益不高。在盘州市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过程中,该村依托良好的土地基础条件,顺利实施了旱改水工程。新修的11公里机耕道路、32公里灌排管网及200立方米高位水池,解决了当地“旱时望天、涝时看运”的困境。去年5月建设完成后,250亩“望天田”升级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每亩可增产粮食作物50公斤以上,惠及村民416户1640人。

有了良田,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六盘水以科技赋能,通过良机良技“双下沉”,助力山地种出“科技粮”。

在六枝特区龙河镇,2000余亩经过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的水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插秧机、收割机穿梭其间,无人机植保、精准施肥等技术广泛应用,让水稻产量提升10%,总产量突破6000吨。

盘州市丹霞镇铁厂村农机助力春耕。(李佳琪 摄)

不仅有机械助力,农技服务也紧紧跟上。六盘水将课堂开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掌握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2024年,该市743名农技人员参与粮油生产基础性示范服务,服务面积27.11万亩,涉及农户11.1万户、合作社(企业)50个。

山地用上农机,难题碰上专家,丰收更添底气。乌蒙山间书写着“碎地精耕”的科技注脚,也将带来更多惊喜答案。

做强农特产——7万亩玛瑙红樱桃的增收链

春末夏初,乌蒙山间绿意与红果交相辉映。在六盘水这片土地上,7.38万亩玛瑙红樱桃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从枝头到舌尖、从山里到山外、从果林到景区,这颗红果果迸发出蓬勃生机。

清明前后,水城区发耳镇新联村的百亩樱桃陆续上市。“我们这里海拔低,樱桃比其他地方樱桃早熟20来天,能卖上好价钱,最高可达20元一斤。”水城区忠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兴忠满脸笑意地介绍。

发耳镇果农迎来樱桃丰收。(黄庆松 摄)

北盘江低热河谷的立体气候,赋予发耳玛瑙红樱桃时间差的市场优势,加上“甜、脆、香、红、干物质含量高”的特质,迅速在西南春季水果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2012年试种100亩,到如今1.8万亩产业带,发耳镇带动5000余户农户实现年均增收超万元。

盘州市英武镇革纳铺村同样搭上产业快车。以合作社为纽带,发挥交通、气候等优势,通过农户入股模式带动300余户种植樱桃,收益按七成归农户、三成归合作社分配,户均收入稳步增长。村民杜律芬笑着说:“樱桃很好卖,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小樱桃,成为了农户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樱桃娇嫩,尤其采摘后保存周期短、不易运输,六盘水积极破解瓶颈,让山间清甜抵达更多舌尖。

水城区双水小广场的“甜蜜市集”,为农户规划临时销售区域;六枝特区落别乡G356公路直通村民家的樱桃林,公路旁种植大户的“路边摊”吸引着游客自家采摘。

“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玛瑙红樱桃品鉴推介会”与中山市消费嘉年华系列活动之“山海情深・黔珍好物”节启动仪式现场。(文波 摄)

更值得一提的是,发耳镇在东西部协作的支持下,携手顺丰物流打造“黔粤冷链专线”,与广东省中山市企业签订产销协议。清晨采摘的8成熟樱桃,经预冷分拣,24小时内就能装进广东市民的果篮。

同时,六盘水还以花果为媒吸引游客。4月26日,六枝特区落别乡野趣露营基地,“樱你而来营在野趣”落别樱桃嘉年华活动火热开幕。游客王连祥带着家人从贵阳赶来,“体验摘樱桃、看非遗、吃长桌宴,这才是春天该有的仪式感。”

据了解,当地已发展玛瑙红樱桃8100亩。未来将继续延伸“樱桃+”模式产业链,串联樱花观赏、樱桃研学、温泉康养等文旅项目,让“甜蜜经济”四季常青。

同样,钟山区大湾镇腊寨村也在农旅融合上发力,新增7000株玛瑙红樱桃树苗,分发给30户村民种植。合作社在每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樱桃的品质和产量。每逢采摘季,游客便纷纷涌入腊寨村,村民不仅靠卖果增收,还发展起农家乐、民宿等。

从单纯卖鲜果到“卖风景”,六盘水通过农旅融合延长产业链条,让樱桃不只是“春日限定”,而是沉淀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量。这颗红果果,甜了舌尖,火了日子,富了山乡。

光伏+养殖——闲置猪舍“盖被”焕发新活力

“就像给猪舍盖了一层被子,冬暖夏凉。”站在乐群村第二育肥场铺设光伏发电板的施工现场,施工员何德龙言简意赅地比喻。

正在铺设光伏发电板的育肥场。(黄瑶 摄)

2019年,为扩大村里生猪养殖规模,六枝特区梭戛乡乐群村新建了第二育肥场,占地约200亩。梭戛乡副乡长付东坦言,后来,因市场原因,育肥场闲置。虽然有养殖企业来考察,但是碍于育肥场规模较大,一直没能找到合作方。

就这样,空荡荡的圈舍成了梭戛乡的一块“心病”。去年6月,“良医”来了。

贵州正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利用育肥场6万平方米的屋顶和空闲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3个兆瓦,总投资2575万元,建设总面积625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我们将按照1平方米4元的租金支付给乐群村,每年为其增加20余万元的收益。”何德龙介绍。

4月15日,光伏发电板的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了育肥场。何德龙说:“目前已经完成90%左右的支架、立柱的焊接。最多的时候,每天的用工人数达到120人。整个工程计划在6月上旬完工。”

养殖圈舍的棚顶被光伏板所覆盖,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实现了顶上光伏发电,还保证了棚舍内的正常养殖。装上的光伏电板不仅能有效阻挡烈日的直晒,还能显著降低屋顶温度,为生猪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住宿条件,节省了圈舍在室内温度调节上的成本。

盘活之后的乐群村第二育肥场。(黄瑶 摄)

未来,原本的“闲置棚顶”将得到充分利用,变成“绿电生产线”,成功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去年12月,当地又通过招商引进一家企业——贵州壹号驿路畜牧合伙企业也闪亮登场。

“公司从事饲料进出口,在生猪养殖上占据一定优势,对盘活这片闲置育肥场很有信心。”贵州壹号驿路畜牧合伙企业六枝项目负责人龚小平表示。

经过完善设备、场地消杀等工序,今年5月15日,第一批2750头生猪进场。“这里虽然闲置了一段时间,但是设备设施比较齐全,公司总部已将这里认定为员工的培训培养基地。”据了解,企业不仅通过“传帮带”的模式培养当地养殖人员,还为周边输送专业养殖团队,从而提升区域养殖水平。

眼下,育肥场内每天都有3名工人专职负责圈舍的饲喂与清扫工作。现存栏生猪科学分养于3栋圈舍内,日均饲料消耗量达0.6吨。

闲置圈舍得到盘活,光伏+养殖让这片沉寂的土地重新焕发新活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