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玲 | 我的数学老师—刘永锋
这是一个被千万人写过还将被千万人写下去的题目,用这个题目做文章一般都是抱着感恩戴德的心情,当然,我也不例外。
作为一名中师生的我,毕业后本应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却懵懵懂懂地从事了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说句实话,吃的是初中时的老本。而我初中时积攒的本,得益于我的数学老师—刘永锋。
我是在九十年代上的初中,那个年代,正是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时代。乡村的老师,好多不是雇佣的就是民办教师转正的,科班毕业的师范类老师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我的爸爸,就是一名民办教师转正的语文老师。由于我的妈妈务农,爸爸就成了种着地教着书的大忙人。爸妈对于我们几个孩子的教育管理,也基本是自由散养模式。
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女孩,也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女孩,再加上爸妈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模式,我的成长自由自在,学习自由自在,我的童年欢乐幸福充实!
就这样自由到初二,十五岁的我被哥哥努力拼搏后的优秀成器影响感染到了,我也渐渐懂事了,明白了读书的用途与意义,于是,痛下决心,复读初二,正好我有幸赶上了刚从包头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青达门中学任教的刘永锋老师,我就成了刘老师的第一届学生。
那个时候的刘老师,真的是我们女孩子心目中的男神。刘老师标准的国字脸,浓眉配着大眼,大眼配着方框眼镜,方框眼镜配着高挺的鼻梁,高挺的鼻梁配着有型会说话的嘴巴,满头浓密的头发配着忠诚的肤色,朴素整洁干练的装扮配着中等笔直的身材,真的是那个年代女孩子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男神。
复读初二成为男神的学生后,我这个并不聪明、成绩平平的女孩子,渐渐步入了学习轨道,成绩缓缓提升,学习兴趣慢慢高了起来,再也不是从前那样,不管不顾自己的学业,只管只顾自己的玩乐和家里的那几十只羊了。尤其是数学,从小就并不开窍的我,一下子好像开窍了,不仅爱学了,还会学了,成绩也直线上升了。这,完全归功于刘永锋老师。
刘永锋老师虽然是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但是他学识渊博,专业素养过硬,讲课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干脆不啰嗦;说话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板书合理有序,行云流水,飘逸自然,个性十足;表情伴随着语气语调忽而喜悦忽而平静忽而惊讶忽而高亢,极富感染力,听着他的课,让人热心血沸腾。
两年来,刘老师的课上从来没有扰乱课堂秩序的同学,也没有顶嘴不听话的同学,可以说,刘老师在课上游刃有余,刘老师的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刘老师的教学成效与目共睹。这,就是刘老师的个人能力与魅力带来的结果与效应。
《学记》里写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正是刘老师的能力与魅力,使我这个不聪明的女孩子找到了自信,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从此对学习乐此不疲。
在那个教学硬环境极差的时代里,没有复习资料,没有练习册,只有课本,做题全靠老师手抄到黑板上,学生再照着抄写到白抄本子里做。就这样,我们做着刘老师抄到黑板中的题,一课课、一章章、一册册、一年年学会的数学。
那时候,刘老师住在学校的职工宿舍里,自己做饭糊口。我和同学们都很佩服刘老师不仅书教得好,还惊讶年轻的刘老师居然会做饭。经常地,我带着不会做的题去找刘老师解决,刘老师每次都会停下正在做饭的手,手指甲月牙缝隙里还有残留的来不及洗掉的面渣渣,便耐心细致地帮我分析讲解问题。这,让我更加钦佩刘老师。刘老师身上的这股书香气息与烟火气息就是最有能量的气息,这股气息滋养着我与同学们茁壮成长。
我带着对刘老师的钦佩,发奋图强,两年后,我成为了一名师范生。三年后,我成为了青达门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这时候,刘老师已经调离了青达门学校调到了高头窑四中任教。多年后的今天,我和刘老师又在达旗六中成为了同事。敬其师,效其行。
刘老师默默耕耘坚守教育几十年,早就桃李满天下了。现在只要路过刘老师正在上课的班级,我总是身不由己驻足观望,认真聆听,虽然刘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刘老师却是只长年龄不变老的男神,他仍然精神饱满,风采不减当年,走廊中的我依旧可以感受到那种叫人热血沸腾的豪情与气势。
当下的从教者,女多男少。当下的学生普遍有气无力,缺乏速度与激情,缺乏阳光与豪情;当下的部分老师也有气无力,也缺乏速度与激情,缺乏阳光与豪情。因此,教师行业,需要更多的像刘永峰老师这样的老师,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去点燃学生的速度与激情,带领学生去感受热血沸腾的课堂,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与壮志豪情……
作者简介:
张艳玲,伊盟师范141班毕业。1997年7月至2010年10月从教;2010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达旗水利局工作。2019年8月至今从教。目前,在达旗第六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