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俄乌伤亡比例接近3:1?美智库:俄军伤亡超百万,乌军死伤40万

   日期:2025-06-06 09:30:41     来源:闻武观潮    浏览:2    评论:0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乌双方的人员战损情况一直都是舆论场上的讨论热点,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由于双方都没有公开己方的真实伤亡数据,舆论场上也就呈现出了“见仁见智”的判断。

当地时间6月4日,《纽约时报》援引美国智库“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最新研究数据称,在这场俄乌战争中,俄军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其中,死亡约25万人;乌军伤亡人数约为40万人,死亡人数在6万至10万人之间。

对于华盛顿战略与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数据的“真实性”,报道强调,尽管由于俄方的系统性“瞒报”和乌方从未公布战损细节而难以“验证”,但CSIS的研究数据却与英国和美国政府的“情报”评估相契合。

报道称,今年3月份,英国国防部披露的情报显示,从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军的伤亡人数已超过90万人,而英国的情报显示,今年以来,俄军在战场上每天的伤亡人数平均在1000人以上,也就是说,到了这个夏天,俄军的伤亡人数已逾百万。

显而易见,如果选择相信英美政府的情报及CSIS的研究数据,那么,在这场俄乌战争中,俄军与乌军的人员战损比例已经接近3:1。想来,一些挺俄人士未必能够接受。因为,在一些人的思维观念中,战场优势者是俄罗斯,人员战损比例更高的理所当然应该是乌军。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显然也注意到了国际舆论场以及一些西方立法者关于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拥有“绝对优势”的说法,所以,它们在研究报告中认为,俄军的推进是极为缓慢的,领土收益是微不足道的,俄罗斯付出如此高昂的人力成本是得不偿失的,俄罗斯的战略优势也是不牢靠的。

CSIS的研究数据显示,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推进速度缓慢,比如,乌克兰东北部的哈尔科夫地区,俄军每天的推进速度约为50米,甚至比一战时英法在索姆河战役中的推进速度还要慢。

CSIS的研究数据还显示,尽管俄军保持着持续的进攻态势,尽管总体上占有约20%的乌克兰领土,但自2024年1月以来,俄罗斯仅占领乌克兰不到1%的领土,且还付出了极为惨重的战损。

对于俄军自身的伤亡比例,CSIS的研究报告认为,在俄军约100万人的伤亡数字中,死亡人数高达25万,自二战以来,苏联或俄罗斯在战争中的死亡率从未达到乌克兰战争中的比例水平。

至于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及俄罗斯在战争中的得失,《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引用CSIS该问题研究作战之一塞特·G·琼斯的话总结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堪称现代史上最缓慢的进攻之一。它们伤亡超百万人,占领区微不足道,还损失了大量装备。”

在战略层面,CSIS的研究数据显示,在目前的乌克兰战场上,约有40万俄军与25万乌军在前线对峙,俄罗斯可能将面临数年消耗战,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的背景下。

CSIS的研究认为,俄罗斯若想在短时间内赢得战争,必须建立在美国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和退出冲突的基础上。因此,琼斯称:“如果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拒绝援助乌克兰,俄罗斯将获得战略优势。”

从CSIS的研究结论来看,只有美国切断对乌克兰的一切军事援助(包括情报支持)的前提下,俄罗斯才有获得战略优势和赢得战争的可能。

但现在看来,特朗普政府退出“调解”倒是有可能,但切断对乌克兰援助的概率极低。毕竟,美国内部及欧洲盟友的压力已经让特朗普有些招架不住了,况且,美国已经与乌克兰签署了“矿产协议”。

至于俄乌人员战损比例已经接近3:1这个问题,直白地说,在特定舆论场上注定是个“争议话题”。因为,总有人固执地认为,乌克兰的伤亡人数应该比俄罗斯更高。而他们之所以如此笃定,无非基于以下四个因素:一是立场使然。二是俄军在战场有优势。三是俄罗斯比乌克兰强大。四是乌克兰的兵源紧张。

其实,国家规模大小和战场上的优势并不是衡量人员战损比例的决定性因素,符合军事学理论及实战规律的交战模式、战争理念及战斗形式才是,即攻守关系、对人员伤亡的容忍性以及具体打法。

比如当年的苏芬战争,苏联显然比芬兰强大许多,但苏芬战争的人员战损比例却是7:1。苏联是7,而芬兰是1。原因就在于:苏联是攻方,芬兰是守方。苏联有打不完的人,而芬兰就那点人口和军队,必须“惜命”,所以,战斗形式非常灵活,比如一看打不赢就“撤”。而这场俄乌战争,或多或少与苏芬战争有些相似之处。

从三年多的这场俄乌战争来看,俄方基本上都是“攻势”一方,而且,俄方似乎不惜“人员伤亡”,比如巴赫姆特战役,就被形容为“绞肉机”战场。但乌克兰本来就人口少、兵源紧张,在明知“死守”无望时,往往不会硬拼,而是选择“撤退”,这才是俄罗斯能够“推进”的真正原因。而从打法上看,乌克兰日前的“蛛网”行动足以说明,乌克兰人是在用科技减少自己的“人员伤亡”。

至于一些人会用乌克兰“街头抓壮丁”来判断乌军的伤亡比例更高的问题,直白地说,这是有逻辑硬伤的的。因为,乌克兰毕竟是名义上的“敏主”国家,对战争是有不同声音的,对征兵范围也是有明确限制的,所以,难免会“逃兵役”事例,同时也放大了“兵源”紧张的现象。

反观俄罗斯,不仅人口是乌克兰的4倍,而且,它的“合同制”兵役模式也让不少监狱中的犯人,社会闲散人员能够充实到战场。再者,由于“经济”原因,俄罗斯能够很轻松地在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招到兵员,也就无需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招收更多的“城市子弟”,所以从感觉上,俄罗斯并不存在“兵员紧张”,但这并不等于战场上“伤亡少”。

其实,从乌克兰战场上的攻防模式、乌军的战术运用、实战状况、俄乌之间在战争理念上的差距等因素来看,俄乌之间3:1的战损比例还是符合军事学理论中的规律性论断的。至于有些人坚决不信,那只能说,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